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近年来,人们对中医养生越加喜爱,这股风潮也吹入了食品界。以往不少名贵药材只能在药店里见到,现已添入到各种小零食里,如燕窝糖、石斛茶、阿胶糕等等。在大众眼中,有“补血”功效——阿胶,更是被视为适合女性的养生佳品。
阿胶,有些人把它当成老少咸宜的补药,打粉后每日服用;有些人用它“治病”,把它推荐给患有贫血的亲朋好友,但效果有好有坏。到底是不是所有的“血虚”、贫血都适合吃阿胶呢?我们还得从这味药本身说起。
东阿阿胶
阿胶其实是用驴皮熬制出的胶做成,而“阿”指的是它的产地东阿,地处山东。早在唐代以前的本草古籍中,就有阿胶“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这样的记录。在《神农本草经疏》的记载,这口“专用井”在山东兖州府东阿县境内,它的水“清而重,其色正绿,其性趋下而纯阴”,水质非常特别,它处难寻。
之所以必用这里的井水,是古代的药品质量检测手段有限,古人必须在原料和工艺上苛刻要求才能保证品质,这也使得阿胶的产量极低,无形中造就了它的显赫名气。当然,阿胶的宝贵,也和它是古代少见的“止血药”有关。
止血收敛
中医古籍里称阿胶“味甘,性平、微温”,主治“心腹内崩、劳极、女子下血”等疾病。古代医疗条件有限,既缺乏止血的技术,更没有输血等手段,女性遇上产后失血或月经血崩时,阿胶便成了最急需的口服药。它的质地粘稠,作用于人体后好似胶水一般,能堵住出血的“裂缝”;同时,它又是一味“血肉有情”之品,止血的同时又能补血,因此备受古人推崇。
经过民间多年的口口相传,原本是失血产妇专用的阿胶,变成了一种通用的“补药”。事实上,纯正的阿胶确实是味好药,但它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它适用于因失血而造成的疾病,如果是因气虚或脾胃功能不佳而导致的“血虚”,滋腻的阿胶有碍于脾胃运化,反而不利于病情。
很多人不明其中原理,一旦体检发现“贫血”后,不问原因便猛吃阿胶,其实贫血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医的“血虚”,更非吃上阿胶就能管用。因阿胶滋腻,日常调养时也只能少量频服,每日以不超3-5g为宜,在脾胃不适时还需减量或停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