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辉:培养“金手指”,发掘“金头脑”

广州大道
+订阅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人类进入到创新驱动的高速发展阶段。教育、科研包括产业迎来了调整重构的历史机遇期。在此过程中,高校如何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需要思考现在传统的教育在整个大模型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把人类智能培养分成四个境界:从博闻强识到触类旁通,再到一叶知秋,最后到无中生有。传统的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专注在博闻强识和触类旁通两个境界,但是大语言模型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是在这两个境界中已经取得了压倒性优势。换句话说,教育要重新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创新性人才?”参考其他先进国家的产教项目,真正的创新型人才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金头脑、金手指。“金头脑”就是非常好的架构师,能够进行方向性引领、战略性的把握。“金手指”有很好的动手能力,能够做到从理论到实践的高度结合,实现“产研”闭环。

在大模型时代,我们要考虑现在的机器能够干什么?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因此,高校要教育学生掌握可意会不可以言传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金手指”,让学生能够快速和产业结合在一起,懂得做实验、懂得提问、懂得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此外,培养学生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指导进行创新,培养“一叶知秋”和“无中生有”的能力,发掘这样的战略性人才,也就解决了“金头脑”的问题。

从新型人才培养角度来说,高校要特别注重与企业合作。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同上千家企业进行了产学研对接,与超过100家领军企业、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和十几家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给学生创造实践场合、闭环场景,就是为了培养出“金手指”,并且在这个培养过程中发现哪些人具有成为“金头脑”的能力。

其次,在创新机制方面,要以专业化的制度设计提升创业氛围。过去一年,港科大(广州)制定了多套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科技成果管理办法、校园创业管理办法等。我们希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有法可依,以制度促进发展。

此外,在创新生态方面,要打造各种各样的创新环境和文化。比如说,举办创科嘉年华。去年港科大(广州)的创科嘉年华邀请了超过100家科创企业参展、200位投资人到场,全年科创活动近5000人次参与,创造出硅谷式的创新展示会,让师生感受到创业氛围。我们每个季度都有类似MIT创新路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投资者和创业家经常交流。港科大(广州)也得到了广州市政府、南沙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落实了越秀·iPARK穗港产学研基地项目,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校友们成立的企业快速成长。同时,学校成立了母基金和直投基金,以金融活水浇灌创新创业生态。

总体来说,当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当持续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挖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善于提问、建立关联、开展实验并做到闭环、具备丰富想象力等特质的培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需求。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钟冠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