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硬科技的CTO,在东莞拿到“天使轮”|投早投小投创新②

南方+ 记者

在介绍创业规划的时候,胡中骥的话不多。他默默掏出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他捣鼓了几年的东西——振子、制动器、马达,和几个刚从产线拿过来的半成品。

理工科博士出身的胡中骥,多年来一直在玩转“硬科技”。他做过首席技术官(CTO),领衔开发4G、5G和毫米波技术;他参与多项国际化标准化提案,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达140项。2023年1月,他从公司高管摇身一变成为科技公司创业者,尽管身份有了变化,他对自己手头上的事认知依然清晰:用顶级的执行力去做创新,争取拿到最好的结果。

去年12月,松山湖天使基金完成对胡中骥创建的东莞市惟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惟动智能”)天使轮投资。利用这笔投资,惟动智能将加快针对消费电子、助听、电动车、游戏以及军工医疗领域对于宽频骨传导以及触觉反馈致动器的需求,扩充技术和市场团队。

惟动智能实验室

惟动智能实验室

由一次失败引发的创业

近年来,无需入耳、健康听音的骨传导耳机大受欢迎,在担任公司高管时,胡中骥便负责一款骨传导耳机的开发。从验证到生产,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但在项目验收关头,“黑天鹅”突然袭来。

“在进行坠落测试时,我们发现产品坠落几次后往往出现杂音、失音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投注众多心血的项目遭遇失败,胡中骥不甘心,他仔细研究了市面上的各类骨传导耳机,发现不耐摔是整个行业的共性问题。于是,胡中骥从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推导,更新了28版技术档案,试图从源头上解决这一痛点。

等到第28版技术档案成型时,这一文件已从薄薄的几十页成长为500多页的长篇巨制。随后,胡中骥又为之写作60多个相关专利,给予技术严密的保护,使竞争对手难以在相同的技术方向上实现“弯道超车”。

“这些工作完成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创业机会。同样是做骨传导,我们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胡中骥表示,硬科技给了他创业时最大的底气,比如:惟动智能的振子体积更小,声音失真更少,尤其低频和高频频宽更宽,能做一款适合音乐发烧友的骨传导耳机;相比起市面上的竞品,它更耐摔,品质更好。

期待东莞推出更多科创基金

在来莞前,胡中骥长期在上海和国外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莞从未进入过他的考虑范围。胡中骥之所以选择来莞发展,得益于近年来东莞发展科技的决心和魄力。

在源头创新上,一批“国之重器”的落地让这座城市焕发科创的光芒,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建成并开放运营,阿秒科学中心揭牌成立,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快建设,东莞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这些让东莞创新体系跻身国家战略布局,不断提升源头创新实力。

在成果转化方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贯通“样品-产品-商品”全链条,打造开放创新生态。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孵化成立产业化公司3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成果转化的东莞经验。

东莞在科创领域的突飞猛进让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选择东莞,扎根东莞,胡中骥便是其中一员。

在得知东莞即将组建市级天使投资母基金后,胡中骥表示期待满满。“东莞以制造业起家,几张桌子、一台机器就开始做业务,因此东莞老板都十分务实、追求效率,但这也导致了民间资本对科技发展的耐心不足。现在东莞急需硬科技,政府出资设立这支母基金,能撬动社会各方资本跟投硬科技,我非常期待它的面世。”

【文字】南方+记者 唐卓

【设计】郑家琪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