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向“新”,挺起潮州高质量发展“脊梁”

南方+ 记者

从“新”出发,向“新”而行。2月29日,潮州市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大会。

聚焦“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两大关键词,潮州市锚定“制造强市”目标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围绕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纵深拓展、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全面吹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冲锋号角,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潮州高质量发展鲜明的标识。

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创五年新高

千年文脉,悠悠古城。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产业基础,潮州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走好特色化、差异化路子,以“小体量”迸发“大能量”。

三年多来,潮州市牢记嘱托,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作为六大提升之一,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强市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翻开过去三年的潮州市工业经济运行的“成绩单”可以看到: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0年至2023年,潮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196.6亿元提升至1273.1亿元;工业增加值从474.7亿元提升至584.9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434.7亿元提升至532.27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企业实力逐步提升——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突破“千家大关”,累计认定“四梁八柱”民营企业256家次,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149家、增长近10倍,市场主体从13.17万户增加至23.11万户,增长75%。

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从110家增至2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75家增至230家,推动近500家规上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博士、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潮州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一个个数据勾勒出加速发展的脉络,一项项突破记载着潮州制造业跨越发展的轨迹。

随着省委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一大批政策利好正逐步显现,深圳对口帮扶、海洋强市建设等有效拓宽了潮州市产业发展纵深。潮州推进新型工业化,迎来了多重利好叠加放大的发展良机。

特别是去年以来,潮州市打响了产业发展突围战,“升规”入库培育企业数实现翻番,主平台和深潮产业合作园引进总投资近200亿元的43个项目,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创下五年来新高,招商引资交出“千亿级”成绩单。

潮州企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确保今年完成工业投资185.16亿元

推动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潮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锚定制造强市目标任务,潮州市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走出潮州新型工业化的广阔新天地?

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结构优化,加快重塑产业竞争力;突出抓好转型升级,加快激活产业内生动力;突出抓好创新驱动,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突出抓好纵深开拓,加快做大产业增量空间;突出抓好环境优化,加快夯实产业基础支撑。同时,加强统筹谋划,层层压实责任,以强大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全力确保2024年潮州市完成工业投资185.16亿元、增长30%,工业技改投资35.5亿元、增长15%,招引项目投资总体超340亿元。

凤泉湖高新区。

激活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后劲,需向县域要潜力,要空间。新一年,各县区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攀高向新?会上,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依次发言。

潮安区——紧扣潮州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工业强区”发展定位和“争当全市制造业当家生力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奋斗目标,潮安区将统筹县域经济、镇域经济、集体经济“三篇文章”,抓牢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三大支柱”,拓展发展平台、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三大空间”,坚持扶优育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三向发力”,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饶平县——突出项目为王,推动益海嘉里、华瀛LNG等项目达产见效,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氢能制造、绿色储能、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临港现代化产业新蓝海;坚持扶优扶强,推进无穷、新功等本土企业总投资43.27亿元的83个增资扩产项目,全力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规模;深化招商引资,重点围绕临港新能源、食品工业、智力玩具等优先招商产业开展招商,力争招引更多高端优质大企业大项目落户饶平。

湘桥区——强化抓制造业工作导向,湘桥区将用招商引资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突出制造业当家,打好产业集群发展“攻坚战”;突出扶优扶强,打好企业梯队建设“持久战”;突出优化环境,打好项目招商引资“突击战”;突出园区效能,打好产业平台升级“阵地战”;突出创新驱动,打好产业动能蓄势“主动战”。

东山湖产业园。

“潮州制造”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

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动力,而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众多潮州企业自主创新,向新而行,凭借一个个“核心密码”,引领产业风向。潮州制造,闪耀世界。

作为全国领先的电子元件、先进材料产业基地和电子陶瓷元件制造龙头,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环集团”)坚定不移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公司净利润率多年来保持在30%以上,三大主营产品光纤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氧化铝基板、频率器件用陶瓷基座的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50%,其中,陶瓷插芯和氧化铝基板两项产品被工信部授予“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三环集团将MLCC(即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作为研发攻关的重点,在高容量、小尺寸两个技术发展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从原来5微米介质层膜厚技术到1微米的技术突破和完全量产,已经能够覆盖90%产品规格的国产化,有力地促进国内高端电子元件产业链的发展完善。

在新能源领跑方面——经潜心研究19年,三环集团成功完成了陶瓷燃料电池(SOFC)发电系统的研发。目前企业已实现从粉体材料、单电池、电堆到发电系统的全技术链条贯通,发电效率达到了65%,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新开发的50kW SOFC系统,体积和重量与第一代35kW持平,功率增加了43%。

三环集团成功完成陶瓷燃料电池(SOFC)发电系统研发。

坚持聚焦主业、创新为本,潮州三环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感慨地说:“因为自主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将传统陶瓷做成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功能陶瓷、电子陶瓷和新能源陶瓷;因为自主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提质发展,保持若干主营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因为自主创新,我们才能不断自我突破,维持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年增长。”

而广东金源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源光能”)则持续在新能源产业“发光发热”。抢抓硅能源产业发展机遇,金源光能加强技术创新,加快设备更新与转型升级,不断开发出多种高效光伏组件及储能、照明新产品,并在光学增益、高效转化、智能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产品技术性能和品质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据金源光能董事长李立勉介绍,近年来,金源光能不断加强新能源产业的投入,至今已建成多个光伏智能制造项目,产能快速增长,目前高效光伏组件产能已达1.5GW,居全省高效光伏组件产能前列。为进一步推动光伏新能源与储能产品的高质量生产,金源光能在潮州经济开发区北片工业区投入约15亿元建设基于TOPCon、HJT等光伏前沿技术的5GW“智能化光伏组件与储能系统产品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投产后年产光伏组件和储能产品超50亿元。

南方+记者 纪金娜

编辑 李卓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