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化州市2个案例入选广东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化州教育
+订阅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名单,经过各级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等,化州市共有2个典型案例入选。

践行立德树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

案例负责人:劳远玲(化州市第二小学教师,化州市创建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教研小组成员)。

主要贡献者:黎以安、张春育、王向他、陈维先、许华林。

《践行立德树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化州市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典型案例,这个项目以化州市河西街道各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如何打造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进家教方法为研究内容,从而构建了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组织架构,成为化州市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标杆。

组织领导到位

河西街道辖区内14所中小学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由中心学校校长、社区书记、各学校校长一把手顶层设计、引领,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协同育人活动。

制度落实到位

化州市河西街道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教材、有师资,规范管理,突出办学特色的方向创建家长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各校长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学习交流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印发河西街道校家社协同育人文件,要求各学校成立组织机构,制工作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评估方案等,明确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工作重点,形成全局、长效、常态化的发展机制。

实践与创新到位

创建新品牌,踏上协同育人新征程以家长学校建设为品牌打造基点,建立街道、学校两级家长学校。通过名师工作室带动、精准培训、创课实践等,形成了以“案例式-互动式”的授课模式。利用专门讲座、社会实践、座谈交流、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为广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咨询服务。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发挥家长自我教育优势,实现家校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极大促进了学校、班主任、教师、家长各层面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了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组织保障,促进校家社工作专业化

河西中心学校专门成立了以黎以安校长为组长,何文盛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构建了完善的校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三级家委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例会,每学年召开换届大会。每年校家委会都会组织进行优秀家委会的评选,各班家委会总结一年来工作的思路和特色活动进行申报,评选出“优秀家委会”进行表彰,并在一年一度的家委会工作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以龙头带动,拉动协同育人新引擎

以化州市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为龙头,密切家校联系。河西街道中心学校要求各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全街道14所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每年至少为家长提供4次8课时的免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2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系统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理念。化州市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为了增进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坚持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班级听课,观摩课间操,参观校园,感受校园生活。此课程的主题、内容、形式和进行的时间相对固定,成为学校最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研发课程,弹好育人“主旋律”

河西中心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关注家长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一是推进家长学习校本课程研发,开展优秀育儿案例的征集活动,研发特色家长课程。二是鼓励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天10分钟,看视频、听语音,营造学习好生态;三是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对家长进行培训,保证家长一年接受不少于四次八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四是建立教师及家长上课激励机制。教师集体备课,形成本课程。化州市第一小学拍摄了家长访谈栏目,从学习心得、育子理念、案例分享等多个维度现身说法,利用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家校合作,唱好育人“好声音”

以化州市第二小学为代表,建立校家社网格化育人机制,以班级为单位,每一名科任老师对接一个片区的10名学生家长,通过建立网格学习共同体,面对面交流、线上交流,实现了学校与家长常态化联系,加强了留守儿童的亲情接。扎实开展百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数万学生进社区的实际行动,让家风、家教和家访结出了家社协同育人的新成果。

“家有儿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品牌

案例负责人:黎一颖(化州市第三中学教师,化州市创建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教研小组成员)。

主要贡献者:苏春华、姚日柏、梁晓、余海东、李华香。

《“家有儿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品牌》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品牌项目,体现了化州市家庭教育协会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在市教育局及市妇联的指导下,创建“家有儿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品牌,以化州市第三中学为主阵地,辐射全市,深入开展“校家社”教育共同体工作,构建一三五六新机制,以创新为引擎,在关键环节、核心领域发力,整合多方资源,同心润育聚心汇力,健全化州校家社协同育人品牌。

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支队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构建三支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实现家庭教育专业指导。

队伍一:创建专业的家庭教育讲师队伍。由家庭教育指导师组成家庭教育讲师队伍,推出六大板块菜单式课程,进社区,下村、进校、入企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课题的宣讲调研。

队伍二:组建志愿者队伍,在多领域凝聚人才,构建社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广泛吸纳热心家庭教育公益事业的教师、儿童工作者、卫生保健人员、专业社工和大学生等组成志愿者队伍。

队伍三:组建家长导师队伍。先是组织优秀家长引领其他家长不断提高自身家庭教育能力。再募集有理念有家庭教育情怀的家长驻点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服务工作。同时,组织优秀家长队伍到村、社区、学校、非公企业现身说法,开展“家教有方大家谈”等活动,传播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答疑解惑,校家社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五种模式,全方位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

模式一:送课进社区送课进校园。由协会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去到每个社区和每个学校的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育宣讲。

模式二:对家长学校进行驻点教学。培训家长导师驻点当地家长学校,提供公益性家教指导、咨询、服务。

模式三:入户指导。了解家长的认知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模式四:线上+线上家庭教育结合,扩大家庭教育在全市的覆盖率。让家长的学习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模式五:户外研学活动——行走的课堂。开展亲子活动,带领家长和孩子户外游学。

六大板块课程设计,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版块一:家风家教。开设家风家教课程,如《好家风成就孩子好人生》《如何用家风设计孩子人生好运》,帮助家长和学生了解家风家训以及由来。

版块二:婚姻关系。主题讲座有《如何经营幸福美满的婚姻》。通过婚姻课程可以让家长对婚姻有更深的了解,学会关于经营婚姻的智慧和技巧。

版块三:亲子沟通。设计系列的亲子沟通课程,如《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做一个会说话的爸爸妈妈》,让家长学会跟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版块四:青春期引领。设计《引领孩子度青春》《让成长不烦恼》等系列主题讲座家长通过学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

版块五:品格教育。设计《我的品格我做主》《我的未来我做主》《好品格好成绩好人生》等系列品格教育讲座,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品格。

版块六:未成年人保护。系列讲座有《我可以我能行》《远离性侵,守护成长》等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主题讲座。

两个案例成功入选广东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既是化州特色经验及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体现,更是彰显化州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成效。下一步,化州市教育局将持续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助力化州学子健康成长。

(化州市教育局德育股 李鸿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