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轻工”)校长卢坤建围绕“助力制造业当家”作视频发言。
在发展模式上,广轻工构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协同的发展共同体,主动融入湾区科技创新链。
2023年,学校依托佛山国家高新区,紧密对接区域“两高四新”产业,牵头成立全国28个之一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并以此为依托,共建科技共享服务平台37个,引入院士产业化项目18个,孵化产业化项目163个。
作为省工信厅“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咨询单位,为省政府提供各类研究报告超70份,建设科技攻关、教学创新团队50余个,以项目形式将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研究和生产问题解决引入校园,服务珠江西岸佛山智能制造产业。
如今,学校已建成1个国家级职教集团、19个实体特色产业学院、25个市级以上工程中心。
如何以教师企业实践深化产科教融合?
广轻工组建146家行业标杆企业动态库供教师实践,与标杆企业共建“双师”教师创新实践基地131个,入选国家级教师实践基地1个。通过下企业实践,教师(团队)了解并将企业需求、技术、标准进活页教材,将企业真实项目进课程,将技术需求作为毕业设计选题。
2023年,广轻工下企业实践教师共164人次,企业技术服务到账3939万元,培训超8万人次、到账4137万元。近年,学校培养国家级名师(名匠)4人、国家级团队5个,成功推荐5家企业入选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为制造业当家培育更多“匠才”,同样是广轻工的发展重点。
学校重点对接轻工设计、制造、服务产业链,建成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训练中心、中试平台、联合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培养现场工程师。
此外,广轻工与广东生科共建生命健康产业学院和干细胞实验室,与蘑菇物联探索专业交叉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华为、省广集团等标杆企业联手,吸引产线、先进技术、行业大师入校。近三年,学校共引入企业资源1.2亿元。
不仅如此,广轻工还坚持以技术创新服务制造业当家。
目前,学校共开设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专业52个,并建立了4个“产教科联合中心”。同时,还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院所、工程中心联动发力的服务体系,推动人才、科技下沉至企业,助力制造业当家。
近两年,广轻工科研与技术服务到账1.55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1320家,解决关键技术670项,授权发明专利127项,助推企业经济增长69.28亿元。
“我们将继续推进产科教有效融合,培养高素质现场工程师,助力制造业当家,服务广东新质生产力布局与高质量发展。”卢坤建说。
南方+记者 钱明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