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如何夯实红色文旅产业根基?驻河源上莞镇的他们给出了答案

南方+ 记者

■驻镇帮镇扶村这三年

2021年,《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印发,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力量+志愿者”组团式帮扶。同年7月,省直、深圳、河源市直共95个驻镇工作队进驻河源市95个乡镇。其中,深圳市派出44支驻镇工作队。

今年,已是工作队进驻的第三年。深圳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如何将乡村振兴寓于“百千万工程”之中?三年来,哪些工作队亮点突出,又积累了怎样的经验?南方+河源频道推出“驻镇帮镇扶村这三年”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上莞镇是革命老区,虽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但长期以来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其知名度与历史地位不匹配。”经过调研分析,深圳市驻上莞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文化振兴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在《上莞红史调研报告》获评“全省百份优秀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工作队向相关部门申请立项,组织党史专家团队开展系统搜集整理编辑工作,所编撰的《红映上莞——河源县人民政府诞生地》获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权威认可。

“已得到深圳出版集团大力支持,预计该书今年能正式出版。”工作队队长杨濠骏告诉记者,该书不仅为上莞镇申报红色革命旧址修缮布展项目提供坚实史料基础,而且通过激活“红色引擎”,有效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2023年12月7日,《红映上莞——河源县人民政府诞生地》首发仪式在红色革命遗址新南村六角楼举行。

摸底▶

调研报告获评全省优秀

杨濠骏清晰记得工作队进驻上莞镇的日子。2021年7月22日,来自深圳市委金融办、深圳海事局、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河源分行的几名年轻人,一同来到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开启为期三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上莞地名,源于旧时官吏沿船塘河溯源而上,河源县辖地至此为止,再往北属和平县、龙川县管辖,故名“上管”;后改称上莞。

“大家都是从原来的工作岗位过来,刚开始都不太熟悉乡镇工作。与其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如说是在合作中逐步摸索方向。”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杨濠骏与队员芦志勇、陆远蕗、王鼎昌、郑民良、黄永焕、廖思思陆续走访上莞镇下辖的太阳、新南、江田、冼川、新轮、下寨、常美、新民、李白、仙湖、百坝、苏杨、两礤13个村和1个社区,了解社情民意,谋划帮扶方向。

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市驻上莞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陆续走访上莞镇13个村和1个社区,了解社情民意,谋划帮扶方向。

上莞地区具有光荣的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不仅是中共九连工委驻地、中共九连地委驻地、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司令部驻地,而且还是河源县人民政府诞生地、九连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杨濠骏谈及,上莞镇大部分乡村都有红色遗迹留存,但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发现,底数不清、概念混淆,现有资料不够系统,导致当地在推广红色文旅时,声量虽大,但底气不足。

经过前期实地走访、查阅文献,工作队形成关于上莞镇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该份调研报告详述上莞镇红色历史,并整理出新民村君陈小学、新南村六角楼、常美村壆背高排屋、太阳村昌隆屋等重要革命旧址以及亮点特色,为后续研究提供框架和方向。2022年5月,在省农业农村厅主导的评比中,该份报告获“全省百份优秀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荣誉。

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发现,上莞镇红色资源底数不清、概念混淆,现有资料不够系统。

“这份调研报告,令当地看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为撬动资源的突破口,为后续红色资源的挖掘研究、书籍的编辑出版奠定基础。”杨濠骏说。

筑基▶

夯实红色文旅产业基础

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深圳市驻上莞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争取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工作组支持,顺利对接市、县党史部门并正式立项;通过联动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东源县委党史研究室、河源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多名专家学者,系统编辑整理《红映上莞——河源县人民政府诞生地》一书。

工作队撰写的调研报告成为撬动资源的突破口,为后续红色资源的挖掘研究、书籍的编辑出版奠定基础。

为系统挖掘保护上莞红色文化资源,工作队会同上莞红史资料征集组,用两个月时间全面收集13个村的红色遗址、红色印迹以及相关人物故事等。

回顾这段历程,工作队牵头负责书籍编辑工作并兼任书籍副主编的陆远蕗感触颇深,“征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动员各村干部群众投身家乡文化振兴事业的过程。通过反复沟通,不断深化村两委干部及群众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陆远蕗认为,调动积极性的关键在于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通过亮出先进村系统整理后的文献资料,推动其他还在观望的村提升争先进位的意识。“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资料征集组与各村两委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全镇超过80%的行政村拥有一篇及以上单独成篇的本村独有的红村故事,这也是本书籍的一大特色。”

《红映上莞——河源县人民政府诞生地》样书。

该书分为红史简述、红址概览、红色印迹、红土丰碑、红史人物及红村故事6个章节,通过总体概述、历史场景还原、先驱故事挖掘、英雄人物呈现等角度,全方位呈现上莞镇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据悉,依托系列文献资料,上莞镇已协调省委宣传部门专项资金584万元,对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进行修缮布展;先后投入2022年、2023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合计420万元,建设中共九连地委红色纪念广场,提升红色革命遗址硬件水平,打造上莞“古韵茶香、红色传承”精品旅游路线红色节点。

“我们努力将上莞的红色历史脉络放在河西地区、九连地区乃至广东省的大背景下讲述,力求将党政军组织在上莞的演变过程、结果讲清楚。”在杨濠骏看来,文献资料一方面为上莞镇申报红色革命旧址修缮布展项目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做实上莞镇在解放战争时期九连地区“小瑞金”的历史地位,擦亮红色文旅名片。

该书经过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权威审核后,于2023年12月7日,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七十五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党史资料进行内容首发。作为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锚定百千万,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农文旅”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映上莞——河源县人民政府诞生地》首发仪式在红色革命遗址新南村六角楼举行。对于这本书的后续出版推广,杨濠骏满怀期待,“项目已获深圳出版集团支持,预计今年能够公开出版。”

以《红映上莞——河源县人民政府诞生地》一书作为支点,上莞镇将撬动哪些可能性?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有诸多设想。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方法。“上莞镇红色文化资源有‘一亭一园四遗址’,绿色生态资源有仙湖茶。打造‘古韵茶香、红色传承’精品旅游路线,是融合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的重要抓手。”杨濠骏介绍,通过构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整合各村居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搞活农村经济。

经验谈

用好帮镇扶村调查研究机制,寻求各方支持精准匹配相关资源

在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的过程中,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能够更为细致地掌握帮扶乡镇的资源禀赋,充分认知省市县各级各部门政策、平台、人才优势,以此将乡镇资源禀赋与上级各方资源进行有效匹配。

“帮扶之初,工作队便建立起覆盖全镇14个村居及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单位的分片联络机制,每名党员分别负责对口联系若干个村居及相关公共服务单位,定期梳理各方帮扶诉求,形成项目库,提请组团单位研究。”杨濠骏表示,落实好帮镇扶村调查研究机制,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向帮扶地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利于精准匹配相关资源,推动帮扶举措落实见效。

(相关史料参考《红映上莞——河源县人民政府诞生地》一书。)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桑晓 彭文蝶


编辑 羊建溶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