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向“新”力 | 城市智慧应急“佛山模式”示范性何在?

广东应急管理
+订阅

“在燃气泄漏处置、双台风来袭处置、北江流域特大洪水防御、“12·5”林火扑救等方面,信息化手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11月30日,一场关于应急管理经验进校园的讲座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开展,城市智慧应急的“佛山模式”建设经验首次进入高校课堂。

佛山应急管理经验也曾多次被中央、省市级媒体报道,受到国家和省层面的关注与肯定。作为应急管理建设的“优等生”,城市智慧应急的“佛山模式”示范性何在?

“全景画像”感知 打造城市安全“智慧大脑”

2023年元宵节,佛山“行通济”等15场民俗活动重新启动,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下称监测中心)通过人口热力图、视频监控和无人机拍摄等手段,对人流聚集点严密监测,实现对活动全程跟进、统筹调度,成功保障了15场大型活动的安全;2023年8月,佛山某化工企业的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监测到数据异常并发出报警。从收到报警后到核实警情、动态跟进现场处置到处理完毕,监测中心仅用了5分钟。

无论是在重大活动保障、城市管网安全方面,还是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方面,监测中心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城市智慧应急“佛山模式”的一个重要部分,监测中心这个城市安全“智慧大脑”,将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全景画像”感知城市安全运行状态。

在以往的工作格局中,往往存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各管一块”的情况,数据资源难以发挥聚合产生的强大效能。监测中心借助1.3万套前端传感器,以及物联网、视频识别、航空遥感等感知技术加持,汇集省、市各行业领域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总量超过25TB的数据,实现融合共享,打破数据壁垒。

“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桥梁、燃气、消防、排水、电梯、轨道、交通、林火、高危企业等九大监测专项24小时实时运行,监测中心构建起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领域和应急救援现场全域覆盖的应急管理感知网络,推动城市安全风险治理“一网统管”。

多措并举联动 更多佛山经验“走出去”

共享交流促发展。城市智慧应急的“佛山模式”之所以“出圈”,还在于其持续通过多级联动、机制联动、人才联动等,加强城市智慧应急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各地市以及高校团队等重要团组总计1156批次,前往监测中心参观考察,佛山模式、佛山经验受到广泛推广和好评。

佛山市正在构建由1个市级中心、5个区级中心、32个镇级中心和N个行业中心组成的“1+5+32+N”应急指挥中心体系,实现跨层级指挥、跨部门调度、应急处置高效联动。

除了城市内部的多级联动,佛山还积极加强城市间的机制联动。202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等重要人士均率领重要组团到访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进行交流,表示将会加强两地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佛山还推动与广州签订《广佛应急管理合作框架协议》,多次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交流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经验,探索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合作机制。

佛山主动让城市智慧应急经验“走出去”,积极吸收数十位城市安全领域的领军人才组建佛山智慧安全“智囊团”,通过参观交流、异地会商等多种形式,推动在安全领域的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文化共建,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治”。

作为全国首批18个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之一,2023年,佛山以“智慧安全佛山”项目为抓手,持续推广智慧安全“佛山模式”。2023年12月15日,佛山赴应急管理部交流经验时,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局局长郭治武对佛山应急管理改革经验给予了高度肯定,表示佛山改革经验体现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创新和协同创新,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树起了标杆。

来源:佛山应急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