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石楼镇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典型镇,正积极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工作。在2月27日的政府互动访谈中,石楼镇党委委员林旭辉详细介绍了该镇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具体培育措施。
石楼镇在培育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立足打造狮子洋畔美丽滨海小镇,建设联通广州“东进、南拓”、珠江东西两岸先进制造业连接枢纽。通过聘请高水平设计团队量身订做规划设计方案,建立“百千万工程”项目库,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分步实施,确保了培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目前,石楼镇正在实施的项目有59个,其中“七个一”改造提升项目45个,谋划项目10个,储备项目3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为石楼镇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石楼镇在培育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特色“滨海小镇”,着力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做群众最期盼的工程。通过守护好山水林田湖草,新增绿化217亩,完成低效林改造335亩,在青山绿水的精细维育中彰显了石楼品质。同时,石楼镇还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汽车城为中心、辐射广州活力创新轴、联动国家渔港,汽车、电梯等上下游产业加快发展,培优海洋装备和工业机床等智能装备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石楼镇的整体形象,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在“百千万工程”中,石楼镇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各项建设之中,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石楼镇投入大量精力修缮古建筑群,如龙津桥、永思堂等。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见证了石楼镇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当地人的深厚情感。经过精心修缮,这些古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石楼镇的文化地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在城镇规划中,石楼镇充分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风貌。以“滨海小镇”为主题,结合石楼“山、海、港”等文化特色和生态资源,城镇规划独具匠心。镇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装饰也融入了莲花山古采石场砂岩红、海浪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氛围。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石楼镇还积极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举办古村非遗主题文创节等活动,邀请艺术家开展文创研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市场,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
此外,石楼镇还整合了本地的宗教文化资源,如赤松宫等道教文化圣地,以及莲花山观音、灵蟠庙、龙兴庙等民间信仰文化阵地。通过打造山水资源与文化宗教共融的岭南文旅福地,石楼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这种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访谈中,林旭辉介绍,石楼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离不开番禺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内其他单位的支援帮助,以及全镇上下众志成城的努力。为了统筹推进这一庞大工程,石楼镇不断完善指挥调度体系,线上建成“百千万工程”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实现快速指挥响应。线下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和专班实体化运作,实行镇领导项目建设与环境整治“双包干”,通过班子带部门、带村(社区),将全镇人员力量统筹。同时,该镇还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等挑战,但通过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方式,努力克服这些困难。
石楼镇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中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全区乃至全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展现了其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标杆作用。未来,石楼镇将继续深化“百千万工程”,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不懈努力。
文/图 番禺融媒记者 邓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