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一根枝条,经过双手的栽培,生根发芽,到慢慢长大,开花结果,这个过程令我非常快乐,充满成就感。”年逾六旬的刘钢一边介绍他园里的植物,一边分享种植的喜悦。他用手触摸着枝条上的新芽、花果,谈话间,眼里充满着欢欣的亮光。
眼前这位农场主清瘦身材,戴着眼镜,精神奕奕,温和有礼的言谈举止都透出“斯文人”气质,粗糙的双手、脚下沾满泥巴的胶鞋却又显示出他与这片土地的“交情”。
原来,刘钢是肇庆人,退休于广州的一家外企,年轻时曾到世界各地出差,对国外庄园的种植方式及庄园主的生活方式印象深刻,加上酷爱培植植物,夫妇皆是种植“发烧友”,长期在家里摆弄各种花草,不亦乐乎。2014年他和老伴干脆租下了大湾镇大田村的50亩地“大展身手”,过上自由自在的农场生活。
刘钢领着记者来到无花果地,三五只胖嘟嘟的小狗围拢着他撒欢玩耍:“开始种植无花果的时候,我们都是小白。我们果场种植的无花果是中国农业大学无花果课题小组技术后台支持的,有‘波姬红’‘黄卡太’‘紫色波尔多’等多个品种。‘紫色波尔多’比较受女士喜爱、‘黄卡太’有蜜香则更受小孩喜欢、‘波紀红’是一种有椰奶香的美国品种,喜欢的人也很多。”
原来的小白,现在俨然是无花果种植的专家了。
这时,工人们正在掀起地布,清理杂草,刘钢介绍:“种植无花果,我们不使用除草剂,只靠人工除草和使用地布来防草,地布反复使用后再交塑料原料厂处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配合使用菌肥等有机肥,这样种植出来的无花果特别软糯和香甜。经过多年的种植,无花果的品质和产量越来越好,平均一年亩产量2000斤左右,深受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客户的喜爱,很多外地的客人在节假日会带上一家大小到农庄体验农村生活。我们一般不接大型旅行团,担心辛苦种出来的果实被不懂珍惜的人糟蹋。”
钰满园果园采用绿色无公害的环保种植方式,使得无花果品质更高、果肉更加绵密软糯,制作出来的无花果干软韧香甜,更在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产品评优大赛中荣获金奖。这块金漆奖牌在简朴的果场小棚里挂着,与之并列的还有“肇庆市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单位”“广东省示范家庭农场”两块沉甸甸牌子。刘钢自豪地分享一份高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站的报告:“从来都是未检出农药残留。”
每年6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是无花果采摘旺季,其他时间农场会种植草莓、玉米、番茄、土豆等其他作物,玉米、番茄这些作物都有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肇庆市农科所的技术人员也常到果场开展日常技术支持。由于钰满园果园选择的都是优质品种,种植出来的蔬果生吃也行。
在育苗圃,一批欧洲进口泥炭土引起记者注意,刘钢介绍,为了提高种植成活率和保障出产农产品质量,种植的每一步都很细致,材料买得贵一点也愿意。
露天种植的草莓成熟的很多被鸟儿啄食,大棚旁边的草莓地上空也围着一大群虎视眈眈的雀儿,吱吱喳喳。记者问刘钢如何防鸟,他说,没防,大自然会调节平衡,能听到这动听的鸟鸣,就让鸟儿吃一些吧。
当问及这些年来种植最大的收获,刘钢哈哈一笑:“同学见到我说‘没想到你这家伙跑这里来了,怎么来做农场’,他们都很惊讶。以前工作常坐着办公室里活动不多,经常感冒,这些年长期在农场劳动,和植物、泥土打交道,极少感冒,腰痛的老毛病也不知不觉好了。”
由于无花果的采摘、包装均需要依靠人力,果场便长期聘请当地村民来打理,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大田村村民陈姨说:“我在果场这里做了近10年,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作为高要区的农业大镇之一,大湾镇近年来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努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业,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在农场边走边聊,刘钢说采摘农场看着很热闹,能够坚持十几年的也不多。谈及未来,他希望坚持精品路线,让大家品尝到更多好东西,“上山下乡年代去了工厂工作,没多少机会耕种。大地蕴藏无限生机,我喜欢和泥土、植物打交道,想趁着能活动的时候多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免留遗憾。”
记者就要离开时,农场工人回来给嗷嗷待哺的鸡鸭鹅们煮食,柴火灶上的大锅,全是谷物、薯类,原来,钰满园真的把“有机”进行到底。
原标题:犹怜草木青——记大湾镇大田村的钰满园无花果场主刘钢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邹绮华
编辑:黄绮雯
二审:李一双
三审:王雄伟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