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放弃造车,小米还能坚持下去吗?丨产业观察

南方产业观察
+订阅

历经十年,投入百亿美元,将近2000人的付出,苹果造车一事终于宣告失败。据媒体报道,苹果已于近日正式搁置并取消了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所有开发计划。

无

南方+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苹果就启动了代号为“泰坦(Titan)” 的造车项目。不过,近年来,团队负责人几经变更,项目的优先级也屡次下调,直至最终放弃。

苹果为何放弃?

在南方+记者看来,苹果造车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其一,苹果以新人面貌“跨界”造车,在技术、经验上需要大量补课。然而,无论是“挖人”还是投入技术研发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这对苹果来说负担极重;

其二,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内卷”严重,仅在中国,据中汽协数据,2023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同比销量增长了37.9%。

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呈现出了“强者愈强”的态势——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特斯拉交付约18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8%。苹果已经错过了早期开拓市场的最佳时机,在争夺用户上不占优势;

其三,苹果刚刚发布了Vision Pro新品。有观点认为,苹果希望将其打造为接入“元宇宙”的核心媒介,未来全面引领VR、AR产业。与造车相比,在两者都需要高投入的情况下,VR、AR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更短,市场竞争更小,因此项目优先级更高。

除此之外,AI也是苹果目前聚焦的核心赛道之一。对苹果来说,同一时间“跨界”太多领域,对自身的现金流不利。因此,权衡之下,造车项目也就成了那个“牺牲者”。

小米当心重蹈覆辙

“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我们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对于苹果放弃造车,小米创始人雷军如此评价。

无

不少网友也为他捏了把汗:“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苹果?”

网友们的担忧不无道理。

近期,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接连降价,这给小米首车SU7的定价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如果小米依然要保持之前的高定价——据产业链消息,SU7分为低配、高配两个版本,最低售价将超过20万元。那么,小米SU7很可能会在同一档位正面撞上比亚迪、极氪等车企,小米想要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建立用户黏性将非常困难。

再者,与苹果一样,小米在“造车”领域也是新人,同样面临“补课”,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在此基础上,小米还比苹果多一重“高端化”的压力——早年间,小米手机用1999元的价格一举消灭了国内山寨手机,却也让消费者对小米品牌产生了“廉价”“不上档次”的印象。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近年来小米不断投资旗舰技术,自研芯片,历经多代产品,累计上百亿元投入,但手机均价仍在1000元左右徘徊,成效并不显著。

在手机高端化上还未走顺,又贸然造车。巨大的资金花费,智驾车市场的快速饱和,再加上众多新能源“同行”的狙击……小米汽车未来真能坚持走下去吗?我们仍需拭目以待。

南方+记者 许隽

编辑 刘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