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十足丨湛江“青年夜校”,越“夜”越“有料”

湛江青年
+订阅

2024年农历新年伊始,正值辞旧迎新之际,湛江各地“青年夜校”带着满满的“年味儿”再度上新,围绕非遗手工、年货小吃、文化导赏、音乐乐器、游园茶话等板块,策划推出了新春系列主题课程,让辖内青年在寓教于乐中体验节日氛围和年俗文化。

湛江青年夜校自开办以来一直深受青年的欢迎,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春佳节期间,我们的课程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这类课程也受到青年的喜爱,体现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热情。未来,湛江青年夜校还将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根据青年喜好丰富课程内容,让青年群体在工作之余,有新追求、好去处,在夜校一起创造和体验青年的美好生活”。

年俗美食海味鸡仔饼制作点亮传统佳节

海味鸡仔饼——这是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湛江民间传统小吃。过去,在雷州半岛冬季和春节前,农村很多家庭都会做,因技艺方法独特,做出来的海味鸡仔饼,口感咸香、海味浓郁,是留住乡土印记和乡愁的特有文化资源。

大年初六当天,在赤坎区青年夜校的海味鸡仔饼制作体验课上,老师带领学员们亲手体验拌馅、搓皮、成型、烤饼等大工序,在欢声笑语中享受这一非遗手艺。

学员小林说:“我很享受这个制作的过程,特别是在新年假期期间,和朋友一起来体验一下青年夜校,在欢声笑语中尝试一下自己做一些传统年货零食,还是挺有意思的。我打算多做一点过两天带回广州给同事尝尝,让他们看看有虾米的鸡仔饼跟广州的比怎么样。”

探索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赤坎区青年夜校的非遗拓片体验课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军向学员们耐心介绍拓片的历史,拓片对保护文物留住历史印记的意义。

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亲自动手铺上宣纸认真拓印,每一步都十分认真细心。经过耐心制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龙纹”拓印作品跃然于纸上。

在团经开区委组织的“寻年味 体验非遗糖画”课程上,非遗传承人梁成林老师带领青年学员们一起体验传统糖画技艺的魅力,用手中的勺子将中国非遗文化与糖画技巧慢慢融通。

01

02

梁成林老师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感受:“教授这些青年学员,我也获得了很多。我鼓励他们在课后勇敢地在群里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讨论,我能在他们的糖画创作中发现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元素,这说明学员们确实在夜校的课程中体会到了糖画艺术的乐趣。”

“气氛组”载歌载舞贺新年

一场场充满器乐、舞蹈和诗词歌赋的“青年夜校”活动在各县(市、区)文化街区燃情上演,欢快的舞蹈、律动的音符为青年学员奉上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彰显着新春的欢乐和喜庆。

青年学员们通过朗诵作品和游客朋友一起分享“诗词里的中国年”,一系列器乐演奏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开放与包容互通,营造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流连,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科目三”舞蹈教学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共同参与。“这种热闹的气氛才是年味!”青年学员和市民游客纷纷感叹道。

游园活动开启青年新春“夜生活”

“能这样实地学习,为大家讲解年俗传统文化,感觉很有意义。我希望通过这次青年夜校课程,让自己成为一名传统文化传播者,向青年朋友们讲解历史文化。”学员刘小姐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青年夜校”游园活动志愿者工作的热忱。

霞山、麻章、雷州、遂溪、吴川等地均把“青年夜校”课程融入当地新春游园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通过边“游”边学的形式,以茶道、灯笼、剪纸、猜灯谜等非遗展示、展演,邀请大家沉浸式参与其中,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民俗魅力。

以“手造文化”为核心内涵,用年糕、汤圆、烧烤等充满年味的小吃手造场景营造城市生活美学,成为新春假期期间本地年轻人文化消遣的一个新场景、新体验、新玩法。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接下来,团市委将持续提升组织力和服务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湛江青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更加和谐、快乐的生活氛围,为青年夜校建设注入更多力量。

END

来源:湛江青年综合整理

编辑:华杰

初审:飞戈

终审:金艮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