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塑宋科明:科创、品质两手抓,助推产业转型|佛山大城工匠

南方+ 记者

开年就开跑,起步即冲刺。龙年开工第一周,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联塑”)副总裁、总工程师宋科明就投入了产业转型工作中去,抓品质、拓市场,一派火热。

“很是幸运能获得这样一份荣誉。”在日前召开的佛山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宋科明被授予了“佛山大城工匠”称号, “感谢公司搭建的平台,更感谢佛山、顺德这活力无限的创新氛围。”

第一位进站博士后

科创、品质两手抓

2009年,宋科明成为联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第一位进站博士后,展开了与自己研究的高分子领域对口的塑料建材行业研究开发工作,包括塑料管道高性能化制造技术、环境友好化制造技术等。

“中国联塑是以塑料管道产品为主业的大型建材家居产业集团,产品体系齐全、科研实力强劲,尤其是和我所学的高分子专业相匹配。”宋科明表示,与联塑的“双向选择”,让他得以潜心钻研各类开发工作。

2011年,基于国内PVC-U给水系统已经禁止使用铅系稳定剂,但排水管道还没有相关要求这一空白地带,时任联塑品质工艺总监的宋科明作为项目牵头人,展开了对“PVC-U排水管道无铅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宋科明带领着超20人的研发团队展开技术攻关,从稳定剂的选择和不断试验,再到排水管道材料的优化,一步步克服产品性能不佳、品相差等缺点,研发投入时间长达7年。

2024年“佛山大城工匠”接受表彰。左四为宋科明。戴嘉信 摄

2024年“佛山大城工匠”接受表彰。左四为宋科明。戴嘉信 摄

2016年,联塑在国内率先实现了PVC排水管材、管件产品无铅化,仅比当时欧洲的无铅化标准晚了一年。2017年,联塑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了全系列PVC管材、管件、型材产品无铅化的企业。

“我的工作就是要以科技创新研发让联塑先行一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如今,宋科明成为联塑的副总裁、总工程师,回望来时路,这十余年间,他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品质管理两手抓,锻造强劲的创新能力,助力企业积极转型升级,保持领先。

据悉,宋科明带领研发团队取得的多项创新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个人也先后获得“广东省100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塑料加工业科技创新之星”“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依托创新工作室

持续培养科创人才队伍

“产业为本,科技则是产业腾飞的翅膀。”在宋科明看来,制造业企业想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更专注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 “做别人做不到的开发和创新。”

而在专注产品开发、技术提升和成本优化上,宋科明透露,新的一年,联塑科技将持续探索海外市场,并同步拓展国内产品应用市场,向市政、工业、农业等领域延展。

支撑企业稳步开拓市场,取得突破的最大动能正是科技创新,其中,科创人才队伍的建设尤为关键。

“个人价值得以实现,还要感谢佛山、顺德对技术人才的爱护和尊重。”宋科明用“专注、专一、专业”三个“专”来阐释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秉承这份匠心,宋科明正带领着“宋科明创新工作室”不断创新,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科研人才队伍。

宋科明(左)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组建了实力强劲的科研人才队伍。

宋科明(左)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组建了实力强劲的科研人才队伍。

近年来,该工作室聚集塑料管道行业内共性难题不断创新,完成各类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项目16项,同时通过对材料、工艺、设备的协同创新,攻克了PVC管道无铅化、PPR管道低温增韧、PE管道高性能化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大幅提升塑料管道生产技术水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产业链升级。

此外, “宋科明创新工作室”还培养出了正高级工程师1名,副高级工程师5名,中级工程师5名,助理工程师27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去年,工作室成功入选了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吸引更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补齐技术和人才的空白之处,为多学科协同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宋科明表示。未来,依托创新工作室,他将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技术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技术人才得以在联塑实现个人价值。

【撰文】张艳青

■专题阅读

聚焦佛山高质量发展大会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