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①丨提起樟木头“老市场云吞面”,老饕们心照不宣

樟木头
+订阅

编者按

偶尔,我们会注意那些每天栉风沐雨的街边小贩,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叫买叫卖着。偶尔,看到一些中年人始终保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奋斗之心,都会好生敬佩,看到她们就感受到一种勃发的精神,催人奋进,令人自省。偶尔,我们会看到街边巷尾的某一间不起眼的老店,其实,不经意间它已存在了几十年了……

生活本就是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每天上演着不同的喜怒哀乐。无关他人,生命本是一种过程,苦和甜来自于外界,体味幸福则来自于内心。

民以食为天,街头巷尾的小食店,演绎着奋斗故事,也给地方留下情感记忆。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樟木头农贸市场小巷深处“聚香园”的云吞店……

在樟木头农贸市场小巷深处有一家取名“聚香园”的云吞店,虽没有高大上的装修、漂亮的碗筷,店里人也不多,也只有四、五个人在忙前忙后,但是每天来吃云吞的人却络绎不绝。

顺着市场巷道走去,走到尽头就能看到在路边的云吞店。这家云吞店的店面并不大,一间看起来略显破旧的屋子,屋里摆着几张桌子,桌旁放着几张凳子,这便是小店的全貌,墙上贴着几张红纸就是店里的菜单,上面写着:净云吞、云吞面粉、牛腩面粉、猪手面粉……

这就是云吞店的菜单,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来道菜式。云吞店的郭哥笑道,34年来,过去和现在卖的都是一样的东西,菜单内容从最初开店到现在都没有变过,只是最近改了上面的价格重新换张纸贴在墙上。

老店新面孔  其实还是我们

老黎隐居幕后 运营的是群老员工

老黎是位操着一口地道广州话的“老广”,个头算高,寸头头发微白,经常坐在角落的木柜旁接电话和收钱。这是一位八零后对店主“老黎”的印象,老顾客们对他最熟悉不过,但已多年未见露脸。

“很多人以为我们换了老板,其实还是我们在做,只不过黎老板年纪大回广州生活了,老板还是他,店面更多地是我们在运营,他很少过来......”2003年就跟着“老黎”的郭大哥如今也四十出头,他是目前云吞面店工龄最长的员工,他介绍,老板黎先生曾是下乡樟木头的广州知青,父辈是珠江荔枝湾的“水上人家”;曾在广州叉车厂饭堂的一名职工,有着20多年的粥粉面制作经验。同时,其云吞面味道的出处就是闻名遐迩的西关做法,有着浓浓的西关风味。

西关小吃之密,百步之内,必有小吃。而深受旧时粤港人欢迎、男女老幼“打牙祭”的小吃佳品尤以馄饨面(云吞面)为甚,既好吃又能饱肚子。

“聚香园”开之前,樟木头老市场只有卖“刀麻切”、萝卜粄等一些客家小吃,三十年多年前,西关美食来到这座客家小镇,碰撞出了新火花。“以前云吞面是对我们来说是很新鲜的玩意,两三块钱一碗,很多人排队吃,这里曾是街上生意最好的食档。”当地居民蔡阿姨介绍。

34年过去,聚香园”云吞面如今已经成为樟城老市场一块美食特色招牌,虽然店面位置不好,但是每天还是有不少寻求正宗的“吃货”找上门来。

说味道变了  我觉得是吃的选择多了

传承老手艺、老秘方34年不变

每天从早上5点半开市营业,6点半迎来第一批客人。随着来吃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的客人来来去去,要不停工作到晚上7点,店员们才能结束手中的工作,准备收拾打扫关店,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当问到这碗几十年好味道云吞面的特别之处时,几个店员相互讨论一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郭哥想了想后说,真材实料和多年传承下来西关工艺手法就是秘诀,这一碗云吞面,几十年来都是这个味道。

据郭哥介绍,他们只用鸡蛋来和面,不加一点水分,再通过半机械半手工的方法打皮打面,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兼顾口味,这样做出来的面皮不易煮烂,而且爽口弹牙。

无需多加其他配料,选用每天早上最新鲜的猪后腿肉做馅,用自制面皮包裹成大小适中的云吞,在锅中煮熟后加入猪骨头熬制两小时的高汤,最后撒上葱花,只需几分钟,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云吞面便可以上桌了。

郭哥说,这家云吞店是1990年的元月2日开张的,第一间店面就在未整修前的樟木头镇农贸市场街口。后来在1995年,云吞店才搬迁到现在的店面,从此扎根在老农贸市场直到今天,时间一晃,云吞店已经开业34个年头。

“有人说我们的云吞面味道变了,我觉得是现在吃的选择太多了,我们的汤底、制面、馅料秘方从来没改变......”郭哥说。

店名“聚香园”无人熟悉

一提起“老市场云吞面”大家心照不宣

一碗上汤云吞面的味道熨帖了不少樟木头人的胃,更是不少樟城人美食记忆的一部分。郭大哥介绍,当年妈妈带孩子来吃,现在当年的孩子也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吃,经常有老客户点一碗云吞面让孩子在店里吃,然后自己就进市场买菜,孩子在这里他们都很放心,我们就像街坊一样......

“还有些去了深圳、香港,甚至是外省的顾客,回到樟木头都会特意拖家带口来尝一尝云吞面,走的时候也会带点粽子和生云吞。”郭哥说道。“他们就是忘不了这个味道,每次回来樟木头都要来吃上一碗云吞。”

记者问:生意不错为什么不开分店?店里的老员工介绍:“老板曾经在清溪和樟木头新市场开了分店,但是做了两年就没做了,因为顾客们反应还是在老市场这里吃的味道正宗。”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拓展外卖方面业务,店员把“聚香园”云吞店的招牌重新挂上。郭哥笑道,这个名字,就算是店里的常客十个里面有九个都不知道。但是,只要一说到老市场云吞面,大家都清楚是我们这家店。

坐落于老市场的“聚香园”云吞店,已经陪伴街访30多个年头,“老市场云吞面”成为一个专属名词,只要一提到这个,大家心照不宣,都知道说的是在老市场巷道深处的那家云吞店。

无论时代怎样变,总有一种味道从未改变,对于不少樟城人民来说,老市场巷内的上汤云吞面,一直都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通讯员:樟木头镇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