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阳江市江城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营商环境年动员大会召开,全力部署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以下为区委书记李仕鹏在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同志们,朋友们:
春风又绿岭南岸,无边光景一时新。就在这个龙腾虎跃、万物竞发、满怀希冀的2024年春天,省委、省政府又一次在春节开工第一天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持续吹响了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集结号、冲锋号、奋进号。我们也在这一个新春,又一次撒下了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期待有一天,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此时此刻,我们踌躇满志。在过去的2023年,我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聚力高质量发展,以勇士断腕的气度自我革命,以赶海弄潮的勇气奋力突围,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364.25亿元,增长4.3%,总量首次位列全市各县(市、区)之首。我们以“闯”的精神起跑,绿色转型蹄疾步稳,招商引资捷报频传,重大项目落地有声,“3+5+1”现代产业体系初现雏形,挺起了产业发展的“硬脊梁”。我们以“创”的劲头续航,拥抱“双区”协同发展,教育科技双管齐下,引雁筑巢广纳英才,创新活力汹涌澎湃,按下了创新发展的“加速键”。我们以“干”的作风冲刺,“百千万工程”起势有力,干事创业热火朝天,民生实事惠泽百姓,城区乡村各美其美,描绘了协调发展的“新画卷”。我们牢牢把握住了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特别是“赛龙夺锦·奋楫争先”逆水赛龙舟大赛的举办,让“非遗”在此得到传承;“鼍城行大运”传统民俗活动的重启,让“文脉”在此得以赓续;乐安村东门苗家小寨的建成,让“文旅”绵延乡村。我们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坚定前行,让一个个梦想在江城变成了现实,从高铁梦、高中梦,到即将圆满的机场梦,我们的梦想不断成真,引领江城一次又一次跨越发展!
此时此刻,我们豪情满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时“走在前列”的温暖关怀回荡在心,省委书记黄坤明“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号召言犹在耳,市委书记卢一先“实现新跃升”的承诺一诺千金!作为阳江市的主城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城应该做、可以做、必须做的事,责无旁贷、任重如山!我们深知,发展之路无坦途。前进道路上或有风云变幻,或有雨雪霏霏,或有云雾缭绕,或要走过险滩、爬上陡坡、闯过难关,会有丛草和荆棘,但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终究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既然决定了要干,就要大干一场,就要一干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龙马精神,顶着春雷前行,向着春天奔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此时此刻,我们壮志在胸。推动高质量发展难度很大。我们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集群效应还不明显;我们重大项目支撑不够,稳投资稳增长后劲还不足;我们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产出比还不高。这些短板和“瓶颈”,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现实考题!但抓脱贫攻坚难不难?抓疫情防控难不难?抓征地拆迁难不难?抓平安建设难不难?长久以来,我们都没有被这些困难吓跑,而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迎头赶上,一次次化危为机、攻城拔寨。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这一次,我们也要迎着春风,向光而行、向春天出发!我们要紧紧把握住高质量发展大趋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变中求进,在变中求突破,大力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去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我们要和产业“紧紧握手”。产业兴则经济兴。制造业是江城发展的厚重底色,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是江城发展的“老家底”,新兴产业是江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推动江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让传统产业实现脱胎换骨、华丽转身,让传统产业不再“传统”的重要路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改造江城工业结构,提升江城工业产业水平,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创新”这一特点,“质优”这一关键,“先进生产力”这一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思维禁锢,敢于“无中生有”,以现代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科技引领创新,勇于换道竞跑,统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江城产业能级跃升,让传统产业优起来,新兴产业强起来,未来产业立起来,以产业新优势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与人才“双向奔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江城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创新创业熠熠生辉,尊才爱才灼灼其华。现在的江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贤才。我们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选好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各尽其能,服务人才宾至如归,让各类人才在江城安居乐业,和各类人才实现“双向奔赴”。我们要视人才为珍宝,不论资排辈,不问英雄出处,持续搭建广纳英才的广阔舞台,持续创造施展拳脚的平台,持续打通成果转化的通道,让各路英雄好汉有用武之地。在此,我也感谢各位科研工作者一直以来的默默奉献,希望你们永葆投身科技的初心,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将研究做到极致,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上积极探索,让创新创造落到产业上、发展上。
我们要让项目“落地开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是支撑,招商引资是关键。没有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就没有重大产业集聚的蓬勃发展;没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谁抓住了重特大项目,谁就下好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哪个地方在项目建设中取得突破,哪个地方就拥有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可以说,抓今天的项目,就是抓明天的发展。同志们,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项目不等人,发展不等人!我们要始终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强化“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到项目就是不称职,抓不好项目就是渎职”的意识,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状态,以一刻不等、快人一步的奋斗姿态,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瞄准项目精准招引,跟踪项目精准服务,推动项目精准保障,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让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在江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更多项目在“有限”空间迸发出“无限”能量。
同志们,朋友们!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营商环境就是拼经济稳增长强实力的关键一招。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在哪里兴。从近三年公布的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来看,阳江营商环境建设连续三年都是排在第三档。我们作为中心主城区,理应扛起主城责任,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勇争先、走前列!当前,江城的营商环境还不够理想,办事效率还不够高,关卡门槛还不少,“脸好看、门易进、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吃拿卡要”的行为禁而未绝。此种种情况,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必须做大手术、下大决心!市委、市政府已把今年定为“营商环境年”,稍后喜叠同志也会向大家解读区的营商环境建设方案。我们要按照市的部署和区的行动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刀刃向内,重拳整治,不设关卡只设路标,降低门槛不设路障,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全力打造江城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让每一家企业都腾开手、迈开脚,心无旁骛、轻装上阵、专注发展,让每一位企业家都切身感受到“身在江城、畅行江城”“投资江城、事必功成”,让一切资本在江城都如春潮涌动。同志们,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想干大事的企业要的不是优惠的投资政策,要的是优良的发展环境。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亲商爱商暖商安商”,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用心用情为企业服务,真心实意同企业家交朋友,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让各类企业在江城好发展、发展好。在这里,我也承诺,我们将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把企业的获得感作为最大营商环境,坚决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让广大企业家在江城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假以时日,我相信,江城的大企业必将“顶天立地”、中小企业必将“铺天盖地”,江城的发展必将如东升的太阳,霞光满天!
最是一年春好处,春种春播正当时。今天安排各地各单位和企业界、科技教育界代表发言,亮目标、谈举措、表决心,就是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焕发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负春光,与春同行,共赴高质量发展之约!
同志们,朋友们!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龙飞凤舞的气势、鱼跃龙门的闯劲、龙腾虎跃的干劲,推动江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江城新局面,以优异的答卷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南方+记者 雷怡婷
通讯员 杨广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