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闹元宵,冠豸迎宾朋
2月24日,正月十五元宵节
越秀区的对口合作县——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举行了
罗坊“走古事”
“姑田游大龙”民俗活动
吸引海内外宾朋相聚连城、共度佳节
一起来回顾活动盛况
罗坊“走古事”
2月24日中午,在位于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片区、福建省连城县下罗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桥”前的青岩河中,七棚“古事”一字排开,上千名村民在河里泼水浸湿,河两岸挤满的数万各地观众正翘首以待。
“嗵!嗵!嗵!”随着三声神铳的巨响,村民抬起古事逆水狂奔,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岸上的观众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不由得发出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呐喊助威声,大呼过瘾。
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罗坊“走古事”。
泼水、颠轿、竞走、抢先……素有“中国山村狂欢节”美称的罗坊“走古事”,时隔6年再度震撼上演、喜闹元宵,吸引了数以万计海内外宾朋,相聚客家连城。
“走古事”是一种传统的客家风俗,就是将小孩装扮成古代的官员,然后站在一个木栏上,人们抬着游行的一个客家仪式。但罗坊乡的“走古事”独具特色,不但要在岸上狂奔竞速,更需在水中逆流争渡。
上午10时,在罗坊始祖堂、四世祖堂,装扮后的七棚古事“亮相”汇聚,在安全人员的保护下,村民们抬着一棚又一棚古事,从小巷里狂奔而出,穿行于上罗村、下罗村大街小巷。
罗坊“走古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山村狂欢节”。
古事共七棚(棚,为扮演古事的一个轿台),挑选体壮胆大的十岁左右男童两名,按戏曲装扮,化妆脸谱,身着戏袍,一名扮领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护官的武将。
天官直立在一条铁杆上,腰身用铁圈固定,武将坐立在轿台上,成两个层次。轿台由木柱镶成方形框架,四周饰上精美的画屏,两根轿杆,每棚约四百余斤,须用二十人抬。
装扮“古事子”
每年正月初三、初四,抬“古事”的男丁青年要上山锻炼脚力。到正月十二开始斋戒三天。正月十三晚净浴,换新内衣。正月十四至十五,穿上统一彩服,抬着“古事”,以天官领路,跟随“古事”六棚,后有菩萨轿、万民宝伞、彩旗和十番音乐、鼓乐队,一路鸣铳,在水陆间竞相奔走,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十五上午,“走古事”仍按照正月十四的走法。到午时,“古事”列队从“云龙桥”下河床,队伍小伙们先互泼水透湿,然后响三铳,“古事”棚蜂拥下水,逆水而走,竞争激烈。
除天官一棚不能超越外,后棚若能超过前棚,则视为吉利。于是抬夫拼力而为,不顾天寒水深、河石苔滑,跌倒了再爬起,情绪异常高昂,为“走古事”之高潮,抵终点河边方允遏止,一年一度的“走古事”到此告终。
姑田游大龙
2月24日,在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片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连城县姑田镇,“龙腾盛世”2024福建连城龙文化节活动热闹举行。
当天,“天下第一龙”——姑田大龙欢腾出游,吸引四海宾朋、八方游客相聚连城姑田共游大龙、喜闹元宵。
“嗵!嗵!嘭!嘭……”下午五点左右,在烟花礼炮的轰鸣闪烁中,数声神铳巨响让整个姑田镇沸腾起来,在百余米融入党风廉政、综治平安、移风易俗、生态环保宣传的灯箱队的引领下,鼓乐队奏响欢乐喜庆的曲调,一千多名当地中青年壮汉抬着“天下第一龙”出游。
750米长的游龙队伍蜿蜒于村落田野间,穿行于大街小巷,腾挪起伏,活灵活现,宛若“神龙”下凡,送福人间。
沿途10多公里,数万海内外游客、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顾不上田野的泥泞、道路的湿滑、山丘的坎坷,簇拥相随、争相拍照摄像。当地客家民众家家门前燃松明、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
姑田镇中堡村党支部书记华绪祯介绍说,今年“姑田游大龙”轮到中堡华氏担纲,大龙最为重要的龙头由长文公后代华丕栋和华校征两家负责,并专门请三代传承制作龙头的华丁炳师傅制作,龙身则由出龙的家家户户自行制作,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动工制作。
“姑田游大龙”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地客家人以村为单位,按习俗每年由被轮到的一姓氏家族主办游龙活动。
大龙选用当地著名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连史纸”为材料,最主要的龙头及龙尾由当年主办家族承担制作,龙身则以姓氏为单位,由各家各户分别制作,尺寸一般高2.2米,长4.3米,最终出游的大龙就是由这一节节龙身相接而成。
“姑田游大龙”以其形体之大,绵延之长,工艺之美,参加人数之多,程序步骤之繁,行游时间之久,客家传统之古,堪称天下第一,素有“姑田大龙甲天下”和“天下第一龙”之称。2012年姑田游大龙以791.5米打破了吉尼斯世界最长游行花车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龙”。
同时,姑田游大龙也是福建省唯一连续三年入选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优秀民俗民间项目。
来源:连城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何韵虹
校对:蒋锦彤
责编:刘思铭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