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中药处方?学会看药名的前缀和后缀

广州市健康教育所
+订阅

药师,我上次的方子写着生黄芪,这次是炙黄芪,这个‘炙’是什么意思?是开错了吗?

为什么她的处方开的是浙贝母,我的是川贝母的?这有什么不一样吗?是一个贵点,一个便宜吗?

燀苦杏仁,这个‘“燀”是代表什么啊?

阿胶后面写着“烊化”是什么意思?

在用药咨询时,中药师总会遇到患者来询问中药处方里的药名前缀后缀的含义,相信很多人对此也不尽了解。药名前面的“川、浙、怀、广、炙、生、姜、盐、炒、煅”等是什么意思?药名后面的“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等又如何操作?

今天,中药师就为您举例讲解中药处方里药名的前缀词和后缀词。

01

前缀词说明了中药的产地来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态环境差异较大,致使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道地药材”就是指某一特定产区出产的历史悠久,质量优等,疗效显著的药材。

如河南产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浙江产的“浙八味”——白术、白芍、菊花、麦冬、浙贝母、玄参、郁金、延胡索;四川产的黄连、川芎、附子、贝母;广东的阳春砂仁(广东阳春市产)、广金钱草、广陈皮、广藿香、化橘红(广东茂名化州产),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三七、茯苓等等。

所以,药名的前缀词如怀、浙、川、关、广等一般代表的就是中药材的产地了。因为受产区地域及生态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药材的功效也有一定的差异。

如浙贝母和川贝母均为清热化痰止咳药,但江浙一带产的浙贝母偏苦寒,清热力度较强,多用于清热化痰;而主产于四川一带的川贝母则性微寒,味甘质润,多用于润肺止咳。

02

前缀词代表了中药的炮制方式

药名前的“蜜”“盐”“酒”“姜”“醋”“煅”“燀”“蒸”“炒”

等字代表的是中药的炮制方式,即加工处理的过程。

中药材除了生用之外,还可加入或不加入辅料进行炮制后使用。炙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炮制方法,指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中或附着于表面;根据辅料类别可分为蜜炙、盐炙、酒炙、姜炙、醋炙、油炙等。

炮制的好处甚多,可以增效减毒,改变中药性能功效、引药入经、矫臭矫味、杀虫灭菌、方便调剂保存等。如附子炮制后可以减毒使用;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黄酒炮制后则能养血补虚;黄连加姜汁炮制后可减轻其寒性,还能增强止呕作用;柴胡用醋炮制后可引药入肝,更好发挥作用;桑螵鞘用热水处理后可以杀死虫卵,便于保存。

03

前缀词体现了中药的外观特征

部分中药材是以其外观形态特征来命名的,这些药材的前缀词体现的就是其外观特征。

如铁皮石斛,“铁皮”就是形容它的茎外皮铁绿色;金钗石斛则因其茎外皮黄绿色、扁而形似发钗;金毛狗脊则因药材表面满布金黄色绒毛。

茵陈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之说,就是说茵陈在春采的绵软幼苗叫“绵茵陈”,夏割的地上部分称为“茵陈蒿”,“绵”字不仅描述了外观形状,更体现了其采集时间。

04

后缀词交代了中药的特殊煎煮方法

有些药材因其性质特殊,需要特殊的煎煮方法,在中药处方中,这部分中药就会在药名后面用括号或直接在药名右上方标注“先煎”“后下”“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煎汤代水”等词,这代表的就是该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了。

(一)先煎:一般金石类、矿物类、甲壳类、毒性或副作用大的药材需要先煎。金石类、矿物类和甲壳类中药质地坚硬,药效成分难溶于水,应要打碎后先煎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如磁石、代赭石、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龟甲、鳖甲等。此外,毒副作用大的中药也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久煎可以降低毒性或副作用,保障用药安全,如附子、乌头、苍耳子等。

(二)后下:一般气味芳香、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如砂仁、薄荷、广藿香、佩兰、豆蔻、紫苏叶、金银花等)要后下,缩短煎煮时间,避免挥发性药效成分在长时间煎煮后挥发流失,影响药效。后下即是在其余药材煎沸5~10分钟后再加入该中药。另外,部分药材虽不属于芳香药,但久煎会破坏其有效成分,亦宜后下;如番泻叶、大黄久煎后其泻下力度会减缓,若要借其泻下之力的则应要后下。

(三)另煎:又称另炖,一般贵重滋补类药材如红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需要单独煎煮2~3小时后取滤液,最后跟其余药味煎煮获得的滤液混合后服用。另煎可以使这些中药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提高利用度。

(四)包煎:一般含黏液较多的种子类(如车前子、葶苈子等)、粉末类(如青黛、滑石粉、海金沙、蒲黄等)、以及含有刺激性绒毛(如辛夷、枇杷叶、旋复花等)的中药需要先用纱布包裹后再跟其余中药一起煎煮。这样可以防止药液黏浊,减少服用时对咽喉的刺激,避免药物沉于锅底而煮焦、煮糊。

(五)溶化:又称烊化,即加入热溶液将中药溶化,热溶液可以是白开水、黄酒、或趁热滤去渣的药液等。也可以采取隔水蒸或炖的方式。一般胶类药材(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材(如蜂蜜、饴糖等)需要先单独烊化。这类中药其性黏,与其他药材同煎会黏附在其它药材表面而影响其药效成分的溶出。

(六)冲服:一般贵重及用量少的中药需要冲服,如羚羊角粉、麝香、牛黄、珍珠、人参、西洋参等。先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再加入处方里其余中药煎煮获得的药液后服用,这样可以减少贵重药材在常规煎煮中的损失,发挥其药效。

(七)泡服:像泡茶一样,部分中药可以用白开水或其他药味煎煮获得的滚烫药液浸泡,加盖闷焗半小时后滤渣服用。一般这类中药的药效成分容易溶于水或其药效成分久煎易被破坏,如西红花、胖大海、番泻叶等。

(八)煎汤代水:为了避免有些药物与其余药味同煎导致药液混浊难以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替水来煎煮其余药味,如灶心土。另外,如玉米须、丝瓜络等质地轻用量大、体积大、吸水量大的中药也须煎汤代水。

药名的前缀后缀

大有学问

知晓其中含义

将有助于大家了解

自己所用中药的信息

并准确执行中药的特殊煎煮方法

从而充分发挥药效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管中药师李俊仁、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简晓顺

编辑:思思、小小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