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产业科技融合聚变|南海改革十大典型案例⑤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不久前,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陶瓷板/砖量产线先进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项目”,这是全球首个在烧成阶段采用先进氨氢作为燃料的窑炉技术。

以创新科技应用点燃零碳未来,蒙娜丽莎等企业与佛山仙湖实验室携手探路绿色发展结出硕果。企业与科创平台结成紧密合作关系,离不开南海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发挥支撑推动作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以问题为源头、以企业为牵头、以项目为龙头”,引导科创平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企业能力,开展“蓝海英才”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立项……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均指向应用型科技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从“书架”搬到“货架”。

建设高水平创新主体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南海持续积蓄新力量。据统计,截至目前,南海共有2713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占佛山市总数的37%;高企总数4159家,占全市42%,其中35家南海高企入围“2023年度佛山市科技领军企业100强”。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能仅靠企业单打独斗,必须开放合作,联合创新。为此,南海积极引导企业聚焦市场需求,以建设高水平创新主体为支撑,坚持企业所需就是研发所向,建立“发榜求贤-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南海采取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和需求导向,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科技龙头企业、创新链关键节点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10个,专业精细研发站850个。

此外,南海还开展了第二批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征集,积极发动全领域全产业科技企业开展研发攻坚,至今已收集企业研发项目62个,以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产酶蛋白的工程菌在位于南海狮山的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2楼进行中试发酵优化。图为研究院工作人员操作30L联排发酵罐。林洛峰 摄

生产酶蛋白的工程菌在位于南海狮山的广东优酶生物制造研究院2楼进行中试发酵优化。图为研究院工作人员操作30L联排发酵罐。林洛峰 摄

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

去年以来,南海以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支撑,细分优化科创平台分类,对不同类别的科创平台进行差异化评价,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企业指标,引导科创平台聚焦“制造业当家”。

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导向,科创平台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仙湖实验室“建筑陶瓷零碳烧成技术研究与零碳烧成瓷砖及中试生产应用示范”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季华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材料在发光效率、光色及寿命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本低于同类产品。

据统计,截至目前,南海全区33个科创平台共孵化或引进初创型企业876家,其中135家成长为国家高新企业,科创平台成为战新产业的孵化基地;累计服务企业超9100家,科创平台成为本地企业创新发展的合作伙伴。

此外,南海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云平台上线科技成果1893项;入库常驻技术经理人112人;入驻行业专家578名,科创平台服务企业不断提质增效。

位于南海的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由9台自适应机器人组成的全自动生产线入选了工信部智能制造典型应用案例。资料图

加强人才团队引培服务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据统计,截至目前,南海人才总量超60万人,柔性引进中外院士及项目33个、国家高层次人才90名、省市区创新创业团队342个;培育技能人才28.9万名、专业技术人才18.9万人。

在南海持续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中,加强人才团队引培服务是重要举措。以此为导向,南海调整优化人才团队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人才团队项目申报入选率,助力南海区人才团队项目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促进人才团队快速成长,既要“扶上马”也要“送一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区内人才团队项目的扶持力度和扶持效果,南海转变人才团队项目支持模式,由财政资金无偿拨款模式转变为“财政补助+股权投资”协同支持模式,采取“事前资助、事中跟投、事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团队,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

人才政策优化调整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去年,南海修订出台《南海区“蓝海英才”创新创业团队扶持奖励实施细则》,“蓝海英才”创新创业团队共83个项目提交申报资料。南海还成立蓝海科创天使投资基金,“补投贷”协同联动,为人才团队企业快速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手记】

从“需求端”入手推动科技创新

南海正在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一个重要着眼点是围绕应用型科技创新,建立起以企业需求牵引,从“需求端”入手推动科技创新的工作模式。

比如,南海用好“发榜求贤-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由传统产业企业或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出钱出题”;区内外的科研机构、创新联合体或创新关键节点企业“领题答题”,为企业提供真正的解决方案;政府选择对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和贡献的项目进行立项扶持。

又如,围绕传统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等,南海组织行业龙头企业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创平台,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专业精细研发站,提升企业联合创新能力。

在南海常态化开展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工作中,这种从企业需求出发的理念更加突出,通过搭建桥梁、整合资源、线上互动、线下对接的模式,组织开展对接活动,让传统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掌控力。

南方+记者 林洛峰

■专题阅读

聚焦南海“新春第一会”

读者群二维码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