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高质量,澎湃新动能!
广东“新春第一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剑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春第一会”为六祖故里新兴县带来新机遇。新兴县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市场育动能、用改革增活力,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开花。
2月22日,云浮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喜迎建市三十周年动员大会召开,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云浮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团结动员全市上下提振精气神,决战决胜云浮“三十而立”历史大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云浮篇章。当天下午,新兴县高质量发展大会紧接着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动员全县上下在新的一年起而行之、争先进位,大干快上、跨越发展,奋力谱写新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新兴县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新兴表示有信心成为具有全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那么,新兴提出上述目标底气来自哪里?如何做到既“新”又“兴”?笔者认为,新兴实现上述目标来自四个主要依托:产业焕新,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和投资向兴。
产业焕新:“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动能澎湃
潮头逐浪,乘风争先。
众所周知,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2023年,新兴坚持大抓产业发展,深入实施“项目引建年”行动,新增招商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超150亿元,招商引资绩效评价排名云浮全市第一,凤铝铝业等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新成工业园“一区多园”建设如火如荼,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首届金属智造产业博览会、香荔产业大会等特色产业活动亮点纷呈,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六大百亿产业集群”集聚成势,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加快积蓄、释放。
一项项成果见证了新兴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轨迹:2023年,新兴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招商引资工作、人均GDP、固投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均排云浮全市第一,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400强、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被列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创先类典型县;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科技创新型企业41家,居云浮市首位。
产业焕新为新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智能智造催生新质生产力
今日新兴,智能智造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新兴正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和迭代生产力、并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新兴县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新兴县委书记陈哲江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兴的高质量发展事业进入了一个高位求进、加快突破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扭住关键重点、聚力攻坚突破,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新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成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启动建设期目标任务,县科创中心即将投用,建成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共35家;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引进各领域紧缺人才、有效发明专利数均位居全市首位。
对此,新兴县县长赖鉴铭在新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新兴在特色产业、生态资源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以头号力度提速攻坚“百千万工程”,围绕制造业当家强化项目引建、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绿美新兴生态建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深入发力,不断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和美乡村,让新兴加速焕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乡村振兴:创先类典型县在比学赶超中跃升
“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省定下来的首批创先类典型县仅有9个,新兴与深圳福田区、佛山顺德区等发达地区在同一个方阵。对此,陈哲江表示,这充分说明新兴是有实力跟这些最发达、最先进的地区一竞高下的,也有能力、有基础成为全省的示范标杆。新兴要大胆地把发展的视野放到全市、全省,甚至是全国,既要认清差距短板,也要找准优势长板,不断在比学赶超中加快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
陈哲江表示,新兴一方面要把“富裕指数”提升起来,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扎实做好香荔、贡柑、凉果、茶叶、竹笋、淡水鱼、排米粉等“土特产”文章,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加快“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建设,确保今年试点自然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要把“美丽指数”提升起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环城西路及旧城活化改造(三期)、“一河两岸”灯光提升等项目建设,抓好乡村振兴“三带”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农房风貌管控等工作,不断提升镇村“颜值”。
截至目前,新兴通过深入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探索美丽圩镇管理模式,因镇施策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将六祖镇打造成“百千万工程”的新兴样板。深化乡村振兴“三带”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成果,并全力抓好农村道路提档升级、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回收处理“三件要事”。将16条典型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通过持续提升城乡环境美丽度,新兴正着力加快打造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投资向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活力迸发
筑巢引凤,聚才引智。一流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新兴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陈哲江直言,自2022年召开全县作风建设大会,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五大工程”以来,全县党员干部的作风持续转变,但对标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对标争当云浮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现实需要,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3方面问题:一是拖拖拉拉、总慢半拍。二是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三是执行力不强、落实力不强。对此,陈哲江指出,新兴要延续“一年开新局”的良好势头,纵深推进作风建设,把2024年定为“干部作风建设年”,进一步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与此同时,新兴还深化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数字政府建设,全力打造对标大湾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用好用活“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等政策措施,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持续降低企业用能、用工、用地等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值得关关注的是,新兴通过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落实好“一企一策”“领导挂点负责”“首问负责”等制度,积极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正是基于上述考量,新兴坚持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制造业16条”等针对性惠企政策,6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网办率全市最高,开办企业网办率走在全省前列;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万户,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14家、限上商贸企业81家;温氏股份上榜全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企业上榜广东制造业500强,1家企业获批上市,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统计数据见证了一个投资向兴的活力新兴:新兴县2024年一季度“三个一批”项目中,签约项目8个,均为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8.38亿元;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23.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7亿元。竣工项目13个,总投资17.96亿元。
众所周知,今年是新兴贯彻“135”发展战略和“138”具体部署,巩固“一年开新局”成果、夯实“三年上台阶”基础的关键之年。而新兴已提前将蓝图绘就:将运用好市场机制兑现创新价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引导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落实好系列人才政策,赋予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转化更大受益权,进一步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新兴剑指具有全省影响力产业科创中心,持续迈向高质量“新”“兴”之路,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静候佳音。
南方+记者 方镇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