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南方理论
+订阅

文 | 杨再高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新征程上,广东要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扎实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创新局面、再造新辉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这与高质量发展是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这完全符合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和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要求。

新质生产力摆脱了要素驱动的传统扩张模式,改由颠覆性创新驱动,这与高质量发展体现为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及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是相同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靠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实现,以新技术新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及全新产业链条为主要支撑,这恰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主要举措。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对现有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性重塑及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的过程。

总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必然要求。

建设现代化的新广东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引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抓改革、强创新、促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2023年广东GDP达到13.57万亿元,经济总量连续35年全国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规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5万家,19家广东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超万亿元、超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分别达到8个和10个,“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前列,建成国际一流的机场、港口、公路及营商环境,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这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家底。

高质量发展越是先行一步,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就会更加迫切。当前,广东经济发展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质量及先进生产力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广东在新征程上“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实现这些“走在前列”的目标任务,对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更加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引领。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

奋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广东,要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胸怀大局、抢抓机遇、开拓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一是以加强高新技术创新为牵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实践,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发力,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和发展上,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及区域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携手港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大力吸纳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培育形成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

二是以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数字广东建设,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生物制造、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和绿色低碳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布局发展支撑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及时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企业、产业和产业链上,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创建国际一流的发展环境。持续再造广东体制机制新优势,提振改革开放的精气神,推动思想大解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深化经济、科技、人才等改革,发展创新要素市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新型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体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推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领域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不断壮大代表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创造新模式新价值、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新质生产力。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刘婷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