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怀国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和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我们党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和重要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予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同时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道:“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并以此“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生产力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并强调“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不仅如此,早在作为《资本论》第一部手稿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就颇具预见性地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作用物的力量,而这种作用物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而是取决于科学的一般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这种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依据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并引起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历史逻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然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发展创新起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
实践逻辑: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
目前,我国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同时也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我们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构成的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新劳动者、新劳动资料和新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特别是要以新要素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支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我们必须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具体而言,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劳动者、新劳动资料和新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特别地,当今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知识、技术、数据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生产要素,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根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其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其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充分激发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其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