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英德大湾舞火麒麟“闹元宵”,万人空巷
2月24日元宵夜,英德市大湾镇热闹非凡,火光四射。由火麒麟、飘色和花灯组成的大湾传统元宵节目从19时开始沿街巡游、挨家舞拜,吸引了上万民众观赏,大湾镇人头攒动。
灯色、飘色巡游队伍。谭永生摄
当天下午,活动还未开始,已有许多来自全省各地的游客在大湾街道上聚集。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是游客们的热情更加旺盛,只为感受大湾镇舞火麒麟闹元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舞火麒麟的青年们。
晚上7时许,浩浩荡荡的舞龙队伍伴随着锣鼓声出场,一条闪亮的游龙在鼓点的节奏下穿梭变换动作,身后艳丽的灯色、飘色队伍可见金龙送福、飞马贺岁、孔雀祥瑞等造型,还有精心装扮的色子、色女凌空而立,神奇而飘逸,展现出大湾人民无比精湛的制作工艺。整条巡游队伍长达400米,场面浩大,所经之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精彩瞬间。
当天晚上大湾镇热闹非凡,火光四射。谭永生摄
大湾青年们舞动火麒麟,迎火而上。
而节目的最高潮乃“烧”火麒麟。勇敢的大湾青年上身赤膊、口咬生菜,舞动火麒麟,迎火而上挨家舞拜。从街头到巷尾,途经的屋主将点燃鞭炮扔向“火麒麟”,以示驱邪。“火麒麟”在阵阵鞭炮中“顽强抵抗”,四周鞭炮声、锣鼓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整条路线走完后“火麒麟”被炸得只剩框架,也就完成了“劏火麒麟”。
青年们在“火光”中敲锣打鼓,气氛热烈。曾德韬摄
途经的屋主将点燃鞭炮扔向“火麒麟”,以示驱邪。曾德韬摄
大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湾镇舞火麒麟闹元宵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由南海商人传入,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并于2007年被列入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精心装扮的色子、色女凌空而立。
传说,舞火麒麟能驱邪引福。舞“火麒麟”的人上身赤膊,下体只穿短裤,为避免鞭炮硫磺味的熏呛,口咬生菜润喉,舞火麒麟时,从街头到街尾,一家一户舞过去,围着“火麒麟”放鞭炮,直至“火麒麟”被鞭炮炸到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时,就叫“劏火麒麟”,“劏”了“火麒麟”的人是“英雄”,麒麟被“劏”了,又是“升平盛世”的体现。舞“火麒麟”不仅仅是大湾的民俗风情,更是大湾人民祛邪扶正、匡扶正气、团结一致、勇敢无畏的精神象征。
【文字】南方+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张晓婧
【视频】 谭永生 黄钊敏
【剪辑】 廖宇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