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堂镇:擦亮三张文化牌,打造文化旅游特色镇

南方+

2月23日,恩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会上,围绕创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11个镇街晒出“作战图”,比决心、比干劲,亮实招、亮硬招。

圣堂镇将围绕市委“四项工作”“融湾建设”“五城共建”工作部署,实干笃行、奋楫争先,努力实现镇村“有声”“有戏”。

一要明确目标,主动作为,以攻城拔寨的勇气拼搏奋进。新的一年,圣堂镇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信心决心,做到“四个坚持”,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的目标任务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力争拿到2个“国字号”品牌和3个省级荣誉,分别是国家卫生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歇马村)和省工业类专业镇、省创新型专业镇、省文明镇。二是全力以赴抓好“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三是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有两项指标能排在镇街前列。

二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打造质效兼优的工业类专业镇。积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机遇,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瞄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全力打造道氏新材料产业园和珠西科创智谷共性产业园两个发展引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动珠西科创智谷、冠铨电子(二期)、AG光电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用心用情培育优质企业,助力广东大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力万嘉精密铸造、永联康精密铸造、祥合新材料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3家。力争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其中工业特色产业产值占30%以上;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GDP超过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家,争取成功创建创新型工业类专业镇。

三要奋战“头号工程”,全力创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聚焦“1+4+7+9+N”建设要求,统筹好镇村的优势、资源、特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高质量推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创建工作。大力扶持大广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助力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广东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带动作用,做强市肉联厂、樊佳鸭禽业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积极打造预制菜品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做优做好生猪、精品鲳鱼、萝卜等特色农业品牌,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推广“共富公司”发展模式和“两预两委托”流转模式,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以水塘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引领,大力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着力提升国道325线、省道369线沿线风貌;全面推广根竹头村“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持续用好用活“一键办”、智慧乡镇平台,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积极发动乡贤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动员辖区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力推形成人人关心、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要厚植特色文化,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立足圣堂镇在“1145”强镇工程中努力发展成为文化旅游特色镇的定位,持续擦亮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华侨文化三张文化牌,激活以文塑旅强大动能。用好恩平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农会等红色资源,深入研究学习冯燊、庞承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切实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坚持开发保护并重,用“绣花功夫”保护好歇马村文化古迹,加大力度推动歇马村以文物群方式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指导歇马村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充分发挥“歇马学院”和“党建矩阵联盟”赋能作用,打造精品研学游基地,做好歇马文化的“活化”“融化”“转化”。持续推进唐明照故居及其周边环境升级改造,打造以丰富外交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相辅相成的文旅项目。围绕市“十镇百宿千房”工程,重点推动歇马村、三山村民宿项目,进一步增加旅游业态,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镇。

【撰文】周柳妤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