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谁最狠?
2月23日,比亚迪新上市的海豚荣耀版增配减价,将全系价格拉到10万元以下,这是“电比油低”引燃价格战的又一把火。
早在2月19日,春节刚过,比亚迪宣布推出秦PLUS和驱逐舰05荣耀版,并将两款车型的起售价定为7.98万元。随后,五菱汽车、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吉利帝豪等车企纷纷下调汽车产品价格。据南方+统计,市场上已有约30款车型下调价格,向汽车市场发起新一轮进攻。
一时之间,降价、优势、补贴成为汽车品牌频出的促销手段,从曾经的“油电同价”到如今的“电比油低”,新一轮价格战已然开启。
这轮降价潮中,原本在10万元临界点徘徊的车型积极降价跟进。五菱星光150进阶版车型降价6000元,售价下探至9.98万元;长安启源A05也不甘示弱,直降1.1万元,起售价来到7.89万元,同样喊起“油比电低”的宣传口号;吉利帝豪LHiP龙腾版车型起售价降至8.9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在10万元内区间的“卷”势明显,合资品牌受挤压感更强,降价策略由新能源汽车扩大到燃油车市场。在整体销量下滑的背景下,合资品牌越来越自发加入降价潮,别克、北京现代也宣布部分车系降价。
那么,为何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一波比一波狠,直至如今尚未有停战迹象?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产品成熟、产能完备,盈利能力与商业模式成了车企比拼的新重点。因此,新车型密集发布、产品迭代速度加快、“价格战”出击的背后,是汽车行业已经迈入优胜劣汰、加速筛选的新阶段。
这种“新”阶段,是由汽车产业本身运行规律决定的。众所周知,汽车市场是讲究规模效应,规模大意味着成本低,成本低意味着市场竞争优势大。换句话说,车企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活下去,就必须拥有一定的规模,而卷价格是最直接有效方式。
以比亚迪为例,不论是正待上市的新车还是多个品牌的爆款车型更新换代,比亚迪都要将成本控制的优势发挥到底,进一步抢占市场。新能源“老大”尚且如此,其他品牌面临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近日,陷入停工停产风波的高合令人唏嘘,但2024年,落魄掉队的高合绝不会孤单。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竞争态势演变,汽车市场的价格“重拳出击”还将逐步扩张,2月的这波比拼,仅仅是今年激战的开端,更多重磅车型上市节点还在后头,“生死战”还在加速。
【采写】南方+记者 魏泓泉
【统筹】 郭小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