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正是奋进向前闯之时。
2月22日,云浮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喜迎建市三十周年动员大会召开,激励和动员全市上下提振敢闯敢拼的精气神,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云浮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全力交出“三十而励”不负韶华的云浮答卷。
大会上,云安区亮出了去年产业科技发展成绩单:2023年,云安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成功申报规上企业10家,争取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9家……
乘势而上,奋楫笃行。“2024年,云安将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主题,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在引导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高水平产业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取得新突破。”在大会上,云安区委书记、云浮新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梁玉莉定下新年发展新目标。
云安,向来敢“闯”。云安是抗倭名将陈璘故乡,明万历皇帝曾为其赐匾“开拓第一功”;而在现代,云安区内建造了广东省首批之一的循环经济工业园,有着广东内河第一大港口云浮新港。
如今,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条路子,云安靠什么闯,要怎么闯?
攻坚▶▷创建国家高新区再发力
作为云浮创建国家高新区的主平台,云浮高新区牵引着“一区六园”协同发展,目前共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累计引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规上企业198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57家。
瞄准科技研发,企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截至2023年末,云安区(云浮新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40家,比2022年同期增长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9家,比2022年同期增长12家;专精特新企业16家,比2022年同期增长2家。
产业和人才共发力,高新区正打造发展“硬实力”。云安落实“1+6+2”人才政策体系,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力高校科技人才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其中,云浮力智农业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联合申报“非洲猪瘟等重大猪病防控及净化技术集成及示范”项目通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立项。
新的一年,云安将继续用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吸引更多创新人才聚集,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加快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全面提升云浮高新区总体竞争力。
突破▶▷锚定绿色制造业主攻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结合产业特点,云安正锚定绿色制造业方向进行主攻,聚力将中电建绿色建材先进制造、惠云和广业新型储能材料、溢康通空气弹簧、翔海光电等一批“链主”项目打造成绿色制造业标杆项目。
何为“绿色制造”?即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全过程,实现供应链全链条绿色化水平协同提升,将绿色环保贯穿全过程、全链条。
在向“绿”而行的路上,云安早已走在前列。位于云安区六都镇的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广东省第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做到企业内部“小循环”,产业内部“中循环”,产业之间“大循环”。
如在工业园内的广东惠云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并形成了完整的“硫—钛—铁—钙”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被行业评定为“中国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在“双碳”目标下,依托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绿色化改造,在未来,云安将涌现更多绿色制造业标杆项目,增创更多“单项冠军”,为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作出云安贡献。
求变▶▷传统产业“二次创业”
打破常规,走出一条敢变、会变、能变的道路。在云安,水泥、化工、石材、农业等传统产业有着深厚的发展底蕴,如今,正迎来了“二次创业”。云安通过财税奖励、人才支持、金融助力等一揽子产业科技创新激励举措,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提升改造。
2023年,云安区(云浮新区)争取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立项金额合计430万元,同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指导和推荐4家企业申报2023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引导,云安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飞驰”。
另一方面,金融“活水”的助力,也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云安正加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3年云安区(云浮新区)59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后自动成为云浮市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入池企业,按照《云浮市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享受相关政策优惠。
2024年,云安将围绕17个主题大力开展44项喜迎建市30周年系列活动,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105亿元以上,其中,产业项目投资超94亿元,占比达89%以上,推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走在全市前列……
云雾山下,西江明珠。在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云安敢闯、要闯、在闯,从这个春天出发,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干出一番新作为,闯出一片新天地。
南方+记者 冯焕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