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醒狮、掷彩门、看“村晚”……从化这个宋代古村年味拉满!

广州从化发布
+订阅

新春游园会、掷彩门、敬老宴……春节以来,从化各村轮番开展精彩的贺年活动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2月22日,正月十三,江埔街凤院古村张灯结彩从早到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锣鼓声、鞭炮声喧天,醒狮起舞齐闹新春,整个古村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快戳视频感受现场的震撼吧↓↓↓

01:03

古村年味十足

醒狮献瑞闹新春

走进凤院村,一排排大红灯笼挂满了风水塘畔近7000平方米的围面广场,格外耀眼。广场边上的老巷、祠堂、古树、护栏也挂满了大红灯笼、插满彩旗,为这个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宋代古村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年味瞬间拉满。 

古村围面广场中央,一支崭新的彩门杆高高矗立,引人注目。据悉,这支全新的彩门杆高度达到16.38米,堪称从化之最。除了增加掷彩门选手的难度,也使得彩门花炮在夜空中从更高处旋转“开花”,更加璀璨夺目。彩门杆上,一支黄色旌旗迎风招展。旌旗中央印着流传两千余年的“欧阳姓氏图腾”,图腾上方印着“凤院”两个古字。

上午8时许一直到下午5时许,从凤院村牌坊到门楼,从门楼到祠堂,从祠堂到古巷,人声鼎沸,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从未间断。有的鞭炮每串长达百余米,在祠堂门前足足绕了两圈才能摆放好,燃爆起来长达数分钟。

炮竹声中,精彩的舞狮表演轮番上阵……辗转腾挪间,一个个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动作,让人大饱眼福,现场喝彩声不断!

云林公祠重开筵

各地宗亲齐欢聚

当日,古村的云林公祠在阔别七年后重开筵席。这是从化区内仍可正常举办酒席的、面积最大的祠堂,可同时容纳800人以上就餐(含门前正方向小广场)。

该祠面阔28.80米,进深约80米,建筑面积约2268平方米,歇山顶式,为砖、木、石结构,曾用作小学图书馆及课室校舍。

当日,数百名来自从化各镇街以及白云区、佛冈、顺德等珠三角各地的欧阳氏宗亲齐聚凤院村,共聚情谊,共谋新篇。席间觥筹交错,喜气洋洋,温馨的场面温暖着在场的每个人。

好戏连场陆续来

彩门烟花贺新年

夜幕降临,在古村围面大广场上,一场“村晚”隆重上演。贺新春广场舞、歌唱表演、象棋赛颁奖仪式等丰富节目轮番出场,热情的村民及游客们把整个舞台围得水泄不通。台上金曲不断,好戏连场,台下兴致勃勃,掌声不断。而舞台不远处,则紧锣密鼓地为重头戏烧炮作准备。

晚上8时许,随着一阵烟花爆竹响彻云霄,从化富有特色的新春民俗节庆活动——掷彩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据了解,从化的《掷彩门》民俗于2013年8月入选第五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场上,村民们争相瞄准柱子上的彩门,用力把燃烧的鞭炮扔向空中,现场群众都将目光都聚焦在彩门上。

在漆黑的夜幕中,其中一个爆竹飞向彩门,一道道耀眼的光迹徐徐出现,中彩门了!全场随即响起了喝彩声

在声浪驱动下,火光越来越大,燃放出斑斓的色彩,向四周迸发,在夜空中“开花”。

彩门寓意“彩数”“好彩”,即好运、吉祥之兆,掷中彩门的村民被视为今年会行好运,还会得到一个新年利是作奖励

另一边,灿烂的烟花照亮夜空,也照亮了风水塘两岸。整个古村上空,绚丽多彩,魅力四射。

古村小档案:

凤院村位于从化区江埔街中北部,古称枫院或枫园,始建于公元1245年(南宋淳祐五年),是一条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古村。因此,也有“未有从化县,先有凤院村”之说。该村距从化中心城区约2公里,村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约6500人,常住人口约5080人。村民均属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世居村民绝大部分姓欧阳,是广州市欧阳姓氏的第一大村、从化区第二大村、江埔街第一大村。每年正月十三,该村都会举办掷彩门“烧炮”贺新春系列活动。


文字:江埔街宣 通讯员朱浩彬

视频:胡东和

图片:李晓彤 罗素玲 崔宏彬 江埔街宣 

编辑:利文婷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