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球、搞完卫生
手突然抬不起来了
提不了重物
并出现肩部疼痛、无力等症状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魏合伟主任提醒,很可能是发生了肩袖损伤。
肩关节是上肢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上肢活动都离不开它。如抬举重物、穿衣、喝水、写字、日常学习和工作等日积月累,肩关节损伤在所难免,在临床工作中,肩袖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最常见的疾病。
肩袖损伤有何表现?
如何治疗?
这篇文章为您解答
01 肩袖是哪个部位?
肩袖肌群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组成,具有维持关节腔密闭、支持和动态稳定盂肱关节的作用,防止肱骨头上移,确保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活动顺利完成。
02 肩袖损伤的病因
肩峰形态问题
每个人的肩峰形态都可能不同,有平坦型、弯曲型、钩型等。在肩关节活动时,肱骨大结节容易撞击肩峰以及旁边的韧带等,导致肩袖损伤。
肩袖组织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组织会出现退行性变,这是肩袖损伤好发于中老年的一大原因。
过度使用
某些职业需要肩关节长期活动,如教师、运动员、油漆工以及经常做家务的家庭妇女等,肩部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肩袖损伤。
外伤
急性外伤可能导致肩袖损伤。
另外,撞击学说认为,95%的肌腱断裂是因为撞击引起的。当肩关节外展时,肌腱袖受到喙肩弓的碰撞,发生充血、水肿、变性,导致肌腱断裂;退变与外伤学说认为,肩袖撕裂最常发生在离冈上肌腱抵止点约1cm处,此区域血供较差,常被认为缺血危险区。
03 肩袖损伤有哪些表现?
肩袖损伤是上肢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无力及活动受限,还可能出现异常杂音。
肩袖损伤较轻的患者疼痛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肩袖损伤逐渐加重,疼痛也逐渐剧烈。肩袖损伤典型疼痛特点为夜间痛、背手痛及“痛弧”,即肩关节外展60°~120°时疼痛加重。
04 肩袖的损伤机制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肩关节反复外展的动作对肩袖尤其不友好,如打羽毛球、棒球、游泳、举重等,反复超常运动使肩袖肌腱与骨、韧带不断摩擦,或肌肉的反复牵拉使肌腱、滑囊发生微细损伤,劳损甚至撕裂。
体操的转肩、举重时肩突然过度后伸、投掷的出手动作、羽毛球的大力扣杀都是引起这种损伤的典型机制。
05 肩袖损伤如何治疗?
一、保守治疗方法
当肩袖损伤病程短,损伤程度轻,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的情况下,可选择保守治疗。
制动休息
急性期,首先要做的是让患肩休息,减小引起症状的动作,避免对损伤部位过度刺激诱发疼痛。症状严重时可以使用上肢悬吊带进行悬吊,进行2周以上的制动休息,直到疼痛明显缓解。
口服消炎止痛药
常首选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减轻炎症反应,适当口服可消炎止痛,配合物理治疗效果更佳,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服药。
关节腔药物注射
物理治疗
冷疗、激光、中频、热庵包治疗、离子导入、中药涂擦治疗(温通膏、止痛油)等物理治疗可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二、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加重情况,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关节镜微创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三、术后如何有效训练
根据肩袖损伤的程度,一般0-6周开始进行肩部主动或被动训练。
基础版主动训练
患肢通过“爬墙”“趴桌”“搓背”三个动作逐渐恢复肩前屈、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完成过顶动作,要求逐渐达到对侧水平。
加强版被动训练
通过上肢CPM仪器训练。
06 如何预防肩袖损伤?
注意运动时做好热身,运动姿势合理、标准。
运动需适量,不宜高强度运动。
避免肩关节过度拉伸。
防止意外发生,例如意外摔伤。
加强肩部肌肉训练,如:弹力带抗阻训练等。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