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兴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叶塘镇、黄槐镇作了表态发言,18个镇街作了书面发言,把重点工作任务摆出来、亮出来,表明了决心和态度。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竞争力的关键环节。2024年,兴宁市20个镇街如何在追逐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各显神通?一起来看看↓↓↓
打call!兴宁市20个镇街亮目标比决心,启程2024年高质量发展之路(可多选) 叶塘镇 黄槐镇 兴田街道 福兴街道 宁新街道 刁坊镇 新陂镇 大坪镇 罗岗镇 罗浮镇 龙田镇 石马镇 合水镇 黄陂镇 宁中镇 永和镇 径南镇 坭陂镇 新圩镇 水口镇 提交
叶塘镇
叶塘镇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一是聚焦实体经济,厚植产业基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在现有“四上”企业的基础上,努力推动3家以上企业上规纳统。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对接广东财经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广州工商学院等院校以及科技特派员,借智借力解决制约“工农旅”三大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加强要素保障,全力推进中伟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园、“东方红·红苏区”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玖崇湖山水亲子乐园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发挥“产业村长”作用,支持和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丝苗米、油茶、茶叶、温泉漉菜、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产业。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增创发展优势。持续发展壮大梅州市叶塘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力争基金会资金规模突破600万元;扎实推进农贸市场等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叶塘安置区三期、叶塘卫生院迁建、园区学校新建等惠民项目用地,不断完善服务圩镇和园区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北塘村和美乡村、省道S226兴宁市罗浮(省界)至新陂段改建等项目进度,大力发展安置区宵夜一条街经济,从医疗、教育、交通、住房、消费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叶塘镇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积蓄经济发展动能,增创发展优势。
三是厚植生态底色,提升乡村环境。深入实施“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行动,通过政府主导、坚持群众主体、动员社会参与,全面开展村庄绿化工作,为“百千万工程”添绿赋能,2024年,预计全镇新种植树木数量将达到1万株。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切实抓好农房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提升农村风貌;扎实推进济广高速叶塘出口至工业园、北塘村及济广高速叶塘出口至“梦里围龙·温泉之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示范路段建设。
黄槐镇
2024年,黄槐镇将紧紧抓住典型镇培育建设契机,落实重点区域攻坚任务,围绕“整治先行、产业带动、建设联动、改革推动”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推动环境综合整治走深走实,以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三清三拆”为主要抓手,创建干净整洁的圩镇、村庄环境。
二是推动产业培育融合发展,升级传统农业、谋划轻工产业、发展农文旅业、优化生活消费服务业,推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新增“四上企业”1家以上。
三是推动美丽圩镇建设焕然一新,在已完成美丽河道、绿美生态小公园建设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投入2000多万元,全力打造美丽圩镇示范样板。
四是推动绿化美化工作争当示范,在配合推动四望嶂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的同时,优化林分1000亩,圩镇、村庄种植树木6000株以上,塑造绿美广东“黄槐”典范。
五是推动攻坚任务纵深开展,以示范路段、省际交界处建设为重点区域,农房风貌管控200幢以上,综合提升周边风貌;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任务,腾挪建设用地220亩。
兴田街道
2024年,兴田街道将以四个“更加”提速加力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依托辖区龙头“四上”企业永迪汽车和金诺通讯,通过强链补链延链,争取打造通信生活、新能源汽车等2个领域的亿级产业。同时,计划在2024年培育8家辖区企业上规入库,为兴宁今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贡献兴田力量。
城市品质更加优良。将持续统筹推进建新城、改旧城、优服务。在建新城方面,全力推动西郊亚纪岭、城北钟屋改造项目尽快实质性建设。在改旧城方面,推动城北社区杨桃树下、明珠商贸城“家风广场”改造提升,通过“百千万工程”塑造绿美城镇,增强城市吸引力、承载力。在优服务方面,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和行政服务效能提升,大力提升卓越中英文学校等的教育品质,实施教育资源大整合,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生态特色更加鲜明。立足街道6个农村线最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等农文旅产业,加快建设米寨村、洋岗村西瓜采摘观光园,一联村艾文化生产基地、管岭村休闲钓场等生态旅游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做支撑。
绿美建设更加突出。将画好镇村绿化“规划图”,坚持科学谋划,加强对“四旁”“五边”绿化美化,采取见缝插绿、立体植绿、拆违建绿等方式来绿化。明确街道和各社区(村)绿化工作目标任务,2024年街道计划种树1500棵以上,6个行政村和2个涉农社区每个村社种树200棵以上,其余社区种树50棵以上。广泛动员乡贤、企业家、党员、群众等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绿美兴田”建设中来,捐资认种,描绘出兴田街道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福兴街道
2024年,福兴街道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围绕“八个方向”全力推动福兴街道“百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
一、在党的建设上再发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四下基层”制度落地见效,加强抓好作风建设,争取打造“零投诉”机关和“零信访”村(社区)全覆盖,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引导各村(社区)谋划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二、在城市发展上想办法。加快已征收房屋拆除进度和收尾工作;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四上”企业培育工作,2024年争取净增“四上”企业5家以上,争取完成招商引资5000万元目标任务。
三、在城乡振兴上下功夫。引导农业片村居开展撂荒耕地土地流转工作,谋划发展连片100亩以上规模农业产业,培育壮大“梅子茶”“松山围”米粉等;谋划建设西沟河、石峡河等“一河两岸”工程项目。
四、在民生实事上强保障。争取100%完成生活留用地划拨工作;持续推进防返贫监测、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加快打造福兴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汇聚乡贤力量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
五、在绿美城乡上作表率。充分发挥神光山旅游风景区辐射效应;积极做好创文创卫工作,完善村庄环境保洁机制;打造绿化“主题林”,计划围绕西沟河(福兴段)、齐昌学校与锦绣新城中间50米绿化带等重点地段种植1000株以上,示范村(五里、新联、梅子)种植300株以上,其他村(社区)分别种植100株以上。
六、在安全稳定上办实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巡查监管,掌握重点行业安全生产详细情况;加快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提高信访案件办理效率和质量,争取信访案件化解率达95%以上。
七、在土地保护上出真招。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压实14个村(社区)网格责任,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八、在法治建设上显实效。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加强群众普法教育力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禁毒等法治社会工作。
宁新街道
2024年,宁新街道将立足街情实际,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抢抓机遇、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努力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聚力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新中心城市建设规划部署和城市提质扩容目标,着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工作进度,做好城市提质扩容用地保障和高铁干线路网等项目的征拆扫尾,为城市建设交出净地。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推进兴宁高铁站至梅龙高速兴宁东出口示范路段建设;同时持续加大中心城区十一、十二、十三地块征拆力度,推动新城大道、宁新安置C区二期等民生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二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工作。围绕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建设相关部署,立足辖区范围的产业现状和市场需求,提前谋划、主动对接,以兴一广场、大润发超市商圈为龙头,力推入库项目申报和落地。持续发挥“领导包户+全科网格”的协调联动机制,发动镇村干部做好招商政策宣传,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全力完成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三是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倡导爱绿植绿护绿,街道规划把文峰塔周边绿美示范点打造成“城市名片”,同时以洋里、横新、黄岭和文星4个村作为乡村绿化示范点,通过捐资捐物、认种认养、志愿服务等方式深入开展“四旁五边”植绿活动。推动“七彩花生”花生新品种种植和机械化种植实验基地和花生加工产业建设,以“公司+生产基地+电商”模式推动形成花生种植、深加工、电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持续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四是全面坚持党建引领带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刁坊镇
接下来,刁坊镇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发展机遇,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塑造镇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强”产业。坚持产业为本,大力培育“四上”企业,紧盯和创房地产、蓝塘农业、神宝矿泉饮料、佳宏新能源等4家企业,加强指导服务,力促企业增体量、上规模。坚持项目为先,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着力引进更多“打粮食”项目,推动刁坊储能项目、神光文旅养生项目落地动工。
二是做“特”镇村。发挥圩东村蓝塘莲藕基地示范效应,立足资源禀赋,做优做精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广弘农牧、金牧生态、天下粮仓等农业产业品牌建设,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加快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培育“产业村长”,力争打造一批30万元以上的经济大村和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三是做“美”乡村。扎实推进镇村绿化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狠抓森林防灭火工作,涵养绿美生态。强化禽畜水产养殖、河沟漂浮物、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源排查整治,全力确保刁坊段国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全力抓好高铁站至兴宁西示范路段(新光村)建设,提升沿线农房风貌、人居环境、绿化美化水平。
四是做“细”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比例,确保每个村(社区)配备两名以上后备干部,大力引导党员广泛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深化推进“党建+全科网格”基层治理模式,推广郑江村“党群积分制”典型经验,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新陂镇
2024年,新陂镇将坚持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人居环境建设、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大抓体制机制改革、大抓社会力量参与,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立足项目驱动,构建经济发展新常态。靠前服务保障省道S226线罗浮(省界)至新陂段改建工程、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中伟新能源汽车资源综合再利用等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建设。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聚焦重点产业,跟踪招商线索,力促意向投资项目早签约、早落地,全年计划引进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上;继续做好“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全力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力争净增“四上”企业2家以上。
二、立足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突出产业兴村,深化“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做强做优丝苗米、腐竹、油茶、茭白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坚持因村施策,用好驻镇帮镇扶村和产业村长等资源力量,因地制宜发展香芋、沉香等特色种养业,继续支持茭阳家庭农场发展茭白规模种植,推动茭白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做好“文旅+”文章,依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周边优势特色资源,探索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用好奖励办法,丰富完善激励措施,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
三、立足内外兼修,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突出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加快补齐农贸市场缺失短板。全力做好“两镇五村”示范路段沿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基础设施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和约2500平方米农房风貌提升等重点工作。贯彻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持续提升“五边”绿化美化品质,深入开展“四旁”植绿活动,计划全年种植各类树木4000株以上,切实提高镇村绿化率。
四、立足民生落地,解忧纾困增强福祉。在优化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上下功夫,持续办好民生实事,统筹做好就业、就读、就医和“一老一小”保障等工作。
五、立足党建引领,聚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大坪镇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大坪镇瞄准坚持党建引领、完善规划为先、镇村建设先动、培育产业为本、强化社会治理、深化改革创新、发动社会参与、全域土地整治八大方面工作,着力推进大坪镇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进一步打造美丽宜居新大坪。
一是进一步推动圩镇建设提质扩容。一是推进镇村绿化工作。持续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 共建绿美新大坪”倡议活动,瞄准2024年底全面建立乡村绿化推进机制目标,推动典型村潭坑村于年底前完成乔木种植不少于1000株。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时跟进省道S226线兴宁市罗浮(省界)至新陂段改建工程,在今年全面实施省道339线K16+150~K17+250段公路修复性养护工程的基础上,举全镇之力对李陂桥—粮所街—大坪中学门口及圩镇中心三十米大街等进行节点优化提升,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一是多措并举助推大坪镇经济发展。发挥好潭坑村丝苗米基地和槟榔芋种植基地、上大塘村高山红薯种植基地、坪联村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大福村沙田柚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壮大“四上”企业队伍,将大坪镇3家企业上报梅州市2024年“四上”企业培育库。二是加大力度推进潭坑村典型村培育工作。狠抓潭坑村农产品展销中心及光伏建设项目建设,计划于年底前推动该项目落地生效;利用周边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丝苗米观光栈道等设施,探索“红色旅游+绿色农业+美食体验+休闲民宿”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1+6+N”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健全镇村片三级网格体系,完善“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极简审批”,有序推进完善网上办事程序,推动更多办事事项统一申办平台、统一进驻服务大厅;持续跟进完善大坪镇卫生院软硬件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行“互联网+基层治理”,加快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罗岗镇
新的一年,罗岗镇将继续加力推动,高水平推进“百千万工程”,高标准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抓紧抓实“头号工程”。进一步完善村级招商引资奖励、培育四上企业激励政策,优化镇级“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选优配强指挥办骨干人员。加大招商政策宣传,积极对接优秀乡贤企业,扭紧“四上”企业培育牛鼻子,坚持扶持培育、入库入统“两手抓”,力争2024年再净增2家“四上”企业。
二、继续聚焦聚力产业发展。巩固基础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霞岚木耳和坚果、元潘油茶、富强甘薯等产业集群,全力创建集标准化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销售、示范推广、农旅融合等于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三、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建设美丽圩镇和美乡村,持续完善圩镇“七个一”建设,为圩镇提质扩容,加强道路硬化、房屋美化等亮化工作,积极对接省道S226改建工程。加大绿美罗岗建设力度,落实推进乡村绿化工作,持续推进“回馈家乡一棵树”活动,大力提倡“做好事就种树”绿色理念,结合村庄绿化规划,压实镇村责任,确保完成新增种植6000棵的乡村绿化工作。
四、始终围绕突出民生实事。
罗浮镇
罗浮镇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着力优生态、抓项目、兴产业、转作风,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罗浮力量。
一是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坚持以绿美罗浮生态建设为牵引,将镇村绿化美化工作与省际边界示范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一并规划、一同推进,深入开展“我为罗浮种棵树”活动,广泛发动党员、群众、乡贤等社会各界力量,计划筹集资金60余万元,在镇级森林公园种植一片“乡贤林”,在圩镇主干道、公园等周边种植“党员树”“希望树”等,打造区域连片的绿美景观。
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助推发展提质增效。用好用活省际边界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全力开展“百千万工程”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聚力提升美丽罗浮出入口颜值,以蕉坑村、罗栋村、浮东村、徐田村等4个村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绿化美化,示范带动镇村面貌不断改善。全力推进河惠莞高速公路麻布岗互通出口至罗浮连接线公路兴宁段项目建设,加快浮北、岩前等6个村征地拆迁进度,推动项目早日动工实施。加快推进总投资3500万元罗浮镇东江流域罗浮河、大信河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568.48万元罗浮镇卫生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积极对接上级相关部门,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着力推动兴宁市万客隆、兴宁市紫东餐饮、广东丹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在库企业升规纳统。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擦亮油茶专业镇品牌,利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打造集“种养—加工—品牌打造—销售”为一体的油茶产业基地;以澄联村、新南村、浮北村、塘社村等4个百亩丝苗米基地和浮东村、新南村等2个百亩香芋种植基地为示范,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户增收致富。
四是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龙田镇
2024年,龙田镇将全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提档升级。
一是强化高位推动,凝聚合力推进“头号工程”。拿出推进“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水平等领域全面发力,全力把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二是聚焦创新驱动,推动镇域经济做大做强。以创新型专业镇建设为契机,依托“陈小鸽”“龙威绿柚”“粤香柑”等农业品牌,做好专业镇科技型企业培育。在千亩蔬菜基地、千亩沃柑基地、现代肉鸽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突出农旅文旅融合,致力形成特色养殖、精深加工、贸易流通和文化、品牌推广的特色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带动村集体收入实现“量”与“质”的提升。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做细做实企业帮扶,将资源要素集中投放到“打粮食”项目上,力争完成2家“四上”企业入库纳统,实现镇域实体经济扩容提质。
三是坚持示范带动,加快镇村面貌提档升级。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全力配合做好省道S228线龙田至径南段升级改造项目实施;以“七个一”圩镇项目提升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美丽圩镇建设,重点实施圩镇主干道提升工程、镇标建设等项目;坚持规划设计先行,统筹谋划典型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2024—2025年计划改造提升农房外立面30户以上,持续巩固提升“湖光秀色 龙腾鸽飞”乡村振兴示范带等精品路线建设成果。因地制宜,科学统筹镇村绿化美化,以点带面推动“四小园”建设,积极引导群众大胆探索绿美庭院发展模式,全年计划栽种各类苗木3500株以上,厚植镇村绿色生态底蕴。
四是完善民生保障,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持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统筹财力做好低保、困难群众、残疾人救助帮扶工作,构建全民可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构建“1+6+N”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以及村民理事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
石马镇
石马镇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关键要点,立足石马实际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把工作重心、工作举措、工作力量不断往高质量发展上聚焦,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党建、强基础。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三年行动计划,建好用好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让党的创新理论、“两山”理念、省委“1310”具体部署等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实施“头雁”工程、“雏鹰”计划和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项目,全面加强27个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创新、共推互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基层组织保障。
谋发展、促振兴。重点扶持、培育梅州市泰润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梅州市趣享派食品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限上零售企业。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突出以商引商、乡贤引商、以情邀商,成功引进总投资8000万元的广东恒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进驻工业园。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大力引进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发展规模化种植,推动油茶、丝苗米、石斛、南药等精致高效农业提质延链增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抓绿美、优生态。全面实施“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认真做好2024年镇级植树1000棵、村级植树100棵任务,谋划建设乡贤林、党员林、企业林、青年林等,已筹集40万元建设乡贤林2个、建成青年林1个共1.09亩;持续加强30多株古树名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利用,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宣传工作,织密绿美生态网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清理长效机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强基础、美环境。紧密结合“国家卫生镇”创建,持续开展“十乱”整治行动,扎实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以完善“传奇石马•锦绣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革命”,有序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辐射带动各村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积极配合、大力推进县道升省道S228线、石马镇新田村至径南镇半径村农村公路、石壁—和山岩水库水系联通项目及水库清淤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增福祉、惠民生。统筹实施各类社会保障,持续抓好民生兜底性工作,谋划建设长者食堂;联同团委、妇联以及发挥“双百”社工力量,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道路交通、森林防火、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工作。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合水镇
合水镇将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动员全镇上下加快推动合水高质量发展。今年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发挥镇村乡贤座谈会作用,凝聚社会力量,抓好招商引资,拟新培育“四上”企业2家(龙凤酒家和金山驾校),全力做好现有4家“四上”企业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镇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官田翠玉”上榜2023中国茶叶品牌100强榜单、荣获“粤茶杯”乌龙茶特等金奖为契机,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用新质生产力写好茶叶精深加工“延链”文章,茶旅融合做优铁山万亩茶园茶乡一日游,进一步擦亮“合水茶”品牌。依托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供销综合服务社,拟新聘用2名产业村长,推动丝苗米、龙眼、无花果、澳洲坚果、猕猴桃、板栗等特色农业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全面优化提升发展环境。锚定特色镇发展实际,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为标杆,争取水库移民后扶资金379万元实施荔枝公园荔枝湖改造工程等5个后扶项目,推进合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立项工作。
三是推动“绿美合水”生态建设。发布《“你我参与 绿美合水”活动倡议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认种、认养、认捐”“我为家乡添片绿”等活动,拟在“四旁”“五边”新种植林木5300余株,加快建设“绿美合水”。加强对合水水库、铁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协调推进铁山废弃矿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项目进入关键收尾阶段。构建“网格员+林长制”体系,将全镇10万亩山林细分为48个小网格,以网格化管理织牢森林防灭火“安全网”。
黄陂镇
黄陂镇将紧紧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走好新时代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以赴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促进兴宁城乡融合发展贡献黄陂力量。
一、聚焦实体经济,抢抓政策机遇,做好“经济”文章。致力推进梅州市润盈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安普电气有限公司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助推企业扎根本土、拓展业务;完善“四上”企业培育计划,主动靠前提供优质服务,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推动更多“临规”企业升规纳统,提高“四上”企业入库增量和质量。
二、聚焦“三农”工作,推动产业发展,做好“特色”文章。积极扶持油茶经营主体发展,不断夯实油茶基地基础,鼓励企业实施产业升级,提高油茶产量和油茶产品的附加值,持续擦亮黄陂“油茶之乡”品牌。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紧密结合,不断壮大丝苗米、生姜、芋荷等特色产业。
三、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家园,做好“服务”文章。持续推进“人文宝地 油茶飘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进“一河两岸”景观打造。抓好农房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S225沿线示范路段铺设人行绿道,持续提升镇容村貌“颜值”。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性长期性项目,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有序推进圩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助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美丽圩镇。
四、聚焦生态底色,守护绿水青山,做好“绿色”文章。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推动绿美黄陂生态建设,常态化抓好河道管理保护、森林抚育工作,发动广大乡贤群众力量,大力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 共建绿美新黄陂”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持续开展森林防灭火巡查、宣传工作。
五、聚焦民生关切,提升民生福祉,做好“幸福”文章。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站作用,持续做好特困人群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等工作。
宁中镇
宁中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谱写宁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抓好实体经济,镇域经济持续发力。今年拟引进金光集团、梅州市明冠养殖中心有限公司、广东誉优农业有限公司3家“四上”企业落户宁中。全力落实新引进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招商任务,在服务壮大县域经济中展现宁中担当、贡献宁中力量。
二、巩固农业成果,守好乡村振兴基础。持续推进和山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发展新格局,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服务,强化新建农村住房规划管控,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推进改造农村厕所、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三大革命”。
三、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推进“1+6+N”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建设,持续用力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细做实民生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推动宁中镇“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永和镇
2024年永和镇将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起直追、竞标争先、多措并举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一城的出彩为推动兴宁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为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添新彩。
一是抓实“百千万工程”。确保2024年新培育两家“四上”企业。加快重点区域攻坚,高水平建好典型村新寨村,全域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按照“农业+教育+旅游”思路,探索三产融合的实践模式,建设集农业生产、加工、自然生态、乡村人文、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吃、住、玩、学等多业态产业社区——兴宁故里。
二是抓紧绿美生态建设。通过召开村情通报会、入户宣传、走访乡贤,广泛发动党员、青年、热心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绿化行动,扎实推进典型村新寨村和沿国道示范带绿化工作。狠抓“四旁”“五边”绿美,计划全年种植各类树木1万株以上,实现到2024年底,各村(社区)全面建立乡村绿化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绿化效果初显,进一步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牢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抓好民生保障,全面收集和解决一批群众诉求、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推进“零投诉”机关、“无信访”单位、“无信访”村(社区)创建。
径南镇
径南全镇上下将拿出“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的精气神,进一步拓思路、谋发展、开新局,努力为兴宁、梅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作出径南贡献!
径南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大抓组织领导,强化贯通协同。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聚焦培育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统筹镇的优势、村的资源,加快推动美丽圩镇、典型村建设各项任务取得实效,力争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
二是大抓改革创新,释放活力动能。围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打破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约束,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创造性引领型改革,激发释放镇、村发展的活力潜能。
三是大抓产业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集聚“茶、果、酒、农文旅”四大产业的特色乡镇;强化茶酒产业互联互动,培育发展创意农业、研学旅行、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抓招商、促投资,千方百计优服务、促上规,力争新增“四上”企业2家以上。
四是大抓社会参与,凝聚强大合力。加快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先锋行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植绿造绿行动,持续拓宽志愿力量和资金保障渠道,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奏好“建设径南进行曲”。
五是大抓基层治理,护航高质量发展。培育新洲村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陂蓬模式”示范带动作用,共同推进创建“无信访”村(社区)、“无信访”单位、“零投诉”机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坭陂镇
2024年,坭陂镇将紧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机遇,稳步快干、提速升位,闯出一条有坭陂特色的强镇兴村之路。
一、以“干”为先,激发镇域经济活力。加快推进高铁干线路网及站前综合广场和配套工程(坭陂段)和总投资超15亿元的宝宁农牧二期鸽产业园、中国能建光伏项目、富农肉鸡产业示范园、兰花基地等在建重大项目的建设进程。力争今年新增3家以上“四上企业”。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致力于“招大引强”,吸引一批符合坭陂实际的项目。
二、以“业”为主,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主动融入“三镇十三村”示范带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发展格局,规划打造坭陂西片“一沟六村”乡村振兴示范区,中片通过传统圩市发展商贸发达的圩镇中心,西片通过四村合作打造“农光体旅”产业社区综合发展示范带,盘活古圩、古村落、天然温泉等特色资源。明确各村产业发展思路定位,因地制宜发展丝苗米、玉米、肉鸽等特色产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以“驻镇帮镇扶村”“产业村长”“科技特派员”等模式发挥联农带农效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以“绿”为底,点亮美丽坭陂颜值。推进绿美坭陂生态建设,细化“一村一图、一镇一册”,统筹推进“五边”绿化美化和“四旁”植绿。以“百千万工程”示范路段(新岭村、陂新村、红卫村)建设为契机,示范带动其他村(居)做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四、以“稳”为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加大路灯、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链接“乡村振兴帮扶车间”提供就业保障,落实社会各项救助政策;持续推进“四下基层”工作,多措并举用实际行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圩镇
新圩镇将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坚决扛起扛牢“百千万工程”一线实施主体责任,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出新出彩。
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全面发展,压紧压实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百千万工程”的行动优势。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破题出圈。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以培育“四上”企业为抓手,继续擦亮省级工艺专业镇的品牌,全力推进广东佳宏农牧寨塘育肥场项目、广顺海虎洞安格斯牛养殖项目尽快落地,争取佳宏建筑公司总部落户新圩、做好联山矿业、翠园食府等规上企业的培育工作。做优西瓜、莲藕、食用菌、南药等具有新圩特色的产业,让镇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发展基础上。
三是聚焦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福祉。用心用情用功办好民生实事,完成了圩镇道路升级、污水处理、饮用水工程等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新建一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为抓手,扎实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典型村培育,持续提升镇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水口镇
水口镇将聚焦经济增长、产业赋能、人居环境、乡村绿化等重点工作,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奔着走在前列、争当典型的目标,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水口“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一、聚焦经济增长再提升,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狠抓招商引资。水口镇将充分利用广梅园辐射带动作用,把信息触角伸向发达地区,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精准招商,推动工业园产业集约化发展,着力打造配套产业集群。二是助力企业上规纳统。今年拟新培育还未上规纳统的重点企业,针对性做好引导企业报送材料等服务工作,推动全镇“四上”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三是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健全对企服务机制,定期开展企业走访,以更大力度开展助企纾困工作,增强企业信心,加大项目“一对一”跟踪、靠前服务;全力推进广梅园、汕梅高速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并保障无障碍施工,做好要素保障,助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二、聚焦产业赋能再发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一是特色产业突出全链条发展。聚焦水口丝苗米、茶油、柚果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全产业链研究,引导现有水口镇农产品加工、展示、销售中心提升技术装备,支持冠诚生态、客都绿享等龙头企业做好延链、补链、壮链,挖掘水口特色产品多元价值,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整合聚集,切实做好“土特产”文章。二是传统产业突出提质升级。继续推动水口传统工艺、藤艺行业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推融合,让传统工艺藤艺在继承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支持通过电商平台扩大产品市场。
三、聚焦人居环境再攻坚,打造宜居宜游新样板。聚焦典型村“七个一”,继续推进水洋村典型村建设,加快水口镇“三江交汇·亲水公园”建设进度。积极申报典型镇,围绕典型镇“十三个一”目标任务,把工作由2023年的集中精力打造水洋典型村,转为全面铺开全面推进,示范辐射其他村。
四、聚焦乡村绿化再提质,绘就绿美生态新画卷。把乡村绿化列入“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我为家乡种棵树”“我为家乡添片绿”活动,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掀起乡村绿化行动热潮。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钟思婷 刘海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