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广东潮汕英歌舞
在社交平台爆火出圈
被网友称为
“炸街表演”
值得骄傲的是
广东普宁南山英歌队
受邀赴英国演出
6分钟的英歌表演《英歌雄风》
在伦敦街头
吸引逾七十万人围观
英歌舞被网友称为“中华战舞”
还将持续“热闹”至元宵节
到潮汕追英歌舞,
也成了一种潮流。
(文末附上汕头英歌舞表演时间)
英歌舞的发源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节日民俗活动之一,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有着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民众追捧和喜爱。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流行于广东潮汕的普宁、揭阳、惠来、潮阳、陆丰等地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一种民俗,沉淀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心态。而人文和历史正是英歌舞形成之源。
关于英歌舞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从祭孔的仪式中得到启发;有人说是受戏曲舞台上所演的梁山泊好汉的故事影响,从舞台搬向广场,从少数演员的舞台演出化成群体性的广场表演......
其中,被认可的版本是,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
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的隗芾教授曾说:“英歌是英雄的赞歌之意,与内容正好相得益彰,但仅把英歌舞追潮为表演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是不够的。这是流,而不是源。因为水浒故事至今不过五六百年,而从英歌舞所反映的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上看,它正是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
又因为英歌与“秧歌”,从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舞蹈阵势的表现形式及其舞蹈表演的程序,都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所以,经由传播,南北融合。
英歌舞文化内涵丰富
一场出色英歌舞,里面含有武术、音乐、舞蹈、戏曲、英雄传说等基本要素,从人物角色到人物装扮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傩文化
英歌舞文化底蕴来自古代傩舞。傩(nuó,粤语发“no4”同“挪”)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是一种古老的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舞属于傩文化,是农耕社会孕育和生长的文化形态,已在中国延续了三千余年的历史,是重要的宫廷礼仪。
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季春时节有“国傩”,仲秋时节有“天子傩”,季冬时节有“大傩”,是纳入国家礼制的,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至汉唐,宫廷大傩仪式隆重,并传入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宋末,宫廷傩礼采用新制,傩舞向着娱乐化方向发展;到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傩文化都一直延续着。清代宫廷的驱傩仪式未见记载,但民间的傩文化依然兴盛,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尤甚。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也因吸收道教、佛教及其他民间宗教和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逐渐形成了如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
英雄传说
英雄传说是表演的底色。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普宁英歌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曾表示,他们的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传》大闹大名府勇救卢俊义的故事,用这些故事情节来编排英歌舞。
而女子英歌表演则多取材自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故事,无不搭配着舞棒、舞步,清秀飒爽,动作整齐优美。体现出女性的“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脸谱驱鬼
几位主角被赋予水浒英雄名字外,英歌舞中大部分无名者,均画上脸谱。
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隗教授认为,大部分无名者的脸谱是鬼脸,多显凶煞之气,可见其主要为驱鬼逐疫之用;它主要在农村中表演,至今仍被邀入家中,各个角落跳一遍,直接目的是驱除恶疫病疬之鬼,祈求平安。
而西门女子英歌队额头上画有“火”的标志,有团结、巾帼不让须眉之意。
舞蛇等同鸣鞭
引舞者手中舞蛇的是时迁,用以指挥,隗教授认为,这蛇就是古傩礼中祭祀者所持的茅苇长鞭,用途是鸣鞭驱鬼;同时,舞蛇开路,功用正与鸣鞭同。
英歌舞为何魅力如此大
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中外观众为之倾倒?最主要是英歌舞本身的“文化内爆力”,是一种可以震撼人心、镇住场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的力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认为,英歌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舞蹈,脍炙人口的水浒英雄故事为其“注入灵魂”,“这种催人向上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人类共同的艺术审美要求,因此具备全球共有的文化价值。”
英歌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潮州大锣鼓、潮州音乐、打击乐密切配合,使英歌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舞者具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外,又与带有脸谱特色的戏曲融合,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图为好汉跃山门
非遗文化传承我们要做什么
比起网友评价的“甜、飒、炸”等词条,更打动人的,是他们对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表示,英歌舞走进国际地标之余,还可以在演出过程中结合所在地的文化艺术进行“双创”,从而让岭南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大舞台。
就是要守正创新,全媒体总动员,音乐、美术、舞蹈、武术……多模态地创新,把非遗项目的文化魅力360度无死角地表现出来。只有创新才能让年轻人喜欢,年轻人喜欢了,非遗才能有“传承人”,才能让非遗“活”下去并“火”起来。
想亲眼追一次英歌舞的朋友
元宵期间可安排
↓↓↓
2月24日元宵节
汕头英歌舞活动的汇总
小公园国际元宵灯会
亮灯仪式后从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出发,沿安平路往镇邦美食街方向巡游,策划了舞龙、宫灯舞、英歌舞3个表演项目。
地点:从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出发,沿安平路往镇邦美食街方向巡游
百人英歌大汇演(20:10-21:00)
潮汕三市百人英歌大汇演,来自汕头潮阳区的潮利兴梅花青年英歌队、揭阳普宁市富兴青年英歌队、潮州市潮安区文里英歌队华彩造型装扮,粉墨登场。
地点:绿梦欢乐世界草地大舞台
潮阳区:和平镇临昆上社区(5:00-9:00)、棉北街道五三社区辖区内(8:00-12:00)、棉北街道棉田社区辖区内(8:00-12:00)、西胪镇里溪村/西胪镇龙溪村(1天)
潮南区:陈店镇港后村、胪岗镇新民村、陈店镇港后村(1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