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免费!海南这些“宝藏”地方,值得N刷→

粤琼合作
+订阅

近年来,博物馆旅游火热出圈,假期去博物馆打卡成为一种新风尚。今天就为你整理出一份实用收藏帖。全部免费!海南这些“宝藏”地方,值得N刷!一起对话古今,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综合型现代化博物馆,馆区总面积达445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物库房约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200件/套。

目前,海南省博物馆展览内容以明代海南才子丘濬的《南溟奇甸赋》为纲,依次对海南的地理、资源、文史、风俗、非遗和海洋文明展开陈列。

三大基本陈列:“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

两大专题展览:“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

非遗“四个一”:“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

通过系列展览,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了海南本土文化的魅力。

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

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

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

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

值得一提的是,由故宫博物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联合主办,海南省博物馆承办的“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正在海南省博物馆火热进行中,此次苏轼主题文物展,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真迹首次在故宫外同展展出,非常值得一去。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主要藏品为南海出水文物、历代外销文物、南海历史相关档案资料等,共计9万多件,其中珍贵文物961件(套)。

目前,馆内设有8个陈列展览,包含“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南海自然生态陈列”“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源同流异——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南海鲸灵——馆藏鲸类标本展”“神工天巧——徽州古建筑文化展”,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海上丝绸之路。

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小朋友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鲸展。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小朋友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鲸展。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以考古挖掘、征集、收藏、研究和陈列海南民族文物为主,研究海南岛历史和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33000多件套,其中,一、二级文物750多件套,展出文物1300多件(套)。

全馆占地面积52亩,展区面积3000平方米,向国内外游客推出基本陈列——《琼州民风》,分海南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海南民族纺织文化陈列、海南民族艺术陈列三个展馆,两个专题展——书画展和陶瓷展。陈列展览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介绍海南的历史和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族源、从业、社会生活、文化习俗。

展览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让国内外宾客和博物馆同行了解海南历史、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的独木器具。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的独木器具。

在玻璃橱窗里,长188厘米、宽124厘米的黎族龙被是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极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上绣有双凤朝阳麒麟。

龙被是公认的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也是黎族进贡历代封建王朝的珍品之一。

精美的龙被花纹图案。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精美的龙被花纹图案。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海南农垦博物馆

2011年,海南农垦博物馆建成开馆。该馆主馆为“海南农垦博物馆”,副馆为“天然橡胶博物馆”和“海垦知青博物馆”。面积4200多平方米,共分为序厅、丰碑颂、军垦志、赤子心、知青情、海垦魂、改革潮、关怀篇和科普窗九大展厅。

博物馆真实地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归国华侨、知识青年、社会民工、科技工作者等为主要代表的群体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历史,艺术展现了海垦人创造北纬十八度以北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奇迹。

垦荒年代使用的劳动工具。

垦荒年代使用的劳动工具。

海南铁路博物馆

海南铁路博物馆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分为室内展厅和室外车辆展两大部分。室内馆是以图片资料和实物,展示了海南铁路40多年发展史。

室外馆展出的是高大威猛的蒸汽机车、绿皮车厢、老式内燃机车、日本制造的K3矿石车、日本制造的吊车、武汉制造的S11守车、齐齐哈尔制造的抓煤机等遗存下来的各类珍贵铁路文物。

老式吊车。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陈卫东 摄

老式吊车。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陈卫东 摄

据海南铁路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海南铁路博物馆里最有名的当属“美龄号”公务车,20世纪70年代这辆车被运到海南,用来服务海南人民,现在成了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海南铁路博物馆镇馆之宝“美龄号”公务车。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陈卫东 摄

海南铁路博物馆镇馆之宝“美龄号”公务车。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陈卫东 摄

海南疍家博物馆

海南疍家博物馆。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沙晓峰 摄

海南疍家博物馆。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沙晓峰 摄

海南疍家博物馆坐落于陵水新村镇潟湖水岸,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外观形似“疍家帽”,侧立面表现的是“编织”效果,4座场馆簇拥相连,寓意团结。

博物馆从人文疍家、时尚疍家、魅力疍家、美育矩阵、博物馆群、艺博同构、国际视野七大板块入手,分为序厅、主展厅、临展厅、文创区、互动区以及多功能报告厅、5D影院、文物库房和其他配套空间。

游客在海南疍家博物馆参观。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沙晓峰 摄

游客在海南疍家博物馆参观。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沙晓峰 摄

博物馆开放后,每年将围绕疍家文化,推出海洋文明展、疍家文化摄影展、国际海洋艺术作品展等五个大型展览。同时,也将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新为一体的综合体,既保护传承疍家文化,又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亚自然博物馆

三亚自然博物馆。

三亚自然博物馆。

三亚自然博物馆的展品以恐龙化石为主,真实展现了1.4亿年前的生命界。

展馆由序厅、热河生物群厅、三亚翼龙厅与化石厅组成。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是一座集观赏、展览、征集、科技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镇馆之宝——三亚翼龙。

镇馆之宝——三亚翼龙。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西黎村是一个黎族村庄,距离乐东县城约7公里。虽然这是个大山里的小村庄,但这里却“藏”着一座民族文化展示馆——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馆内展示着近两千件黎族特色生产生活物品。

展示馆里有很多黎族老物件,如牛皮凳、树皮衣、纺车、鼻箫、弓箭、耳环、牛车、谷仓、石器、蓑衣、渔网、筒裙……如今,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已经成为乐东的一张文化名片。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展出的陶罐。海南日报记者 周月光 摄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展出的陶罐。海南日报记者 周月光 摄

三亚学院照相机博物馆

走进这座“藏”在学校图书馆中的博物馆,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这里既有德国的徕卡、英国的刀梅、法国的金鸡、美国的柯达、日本的柯尼卡、苏联的列宁格勒等世界经典相机,也有海鸥、上海、凤凰、珠江、天坛等国产精品……展示柜里,一台台历经岁月洗涤的老相机,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时光往事。

三亚学院照相机博物馆内500余台照相机是馆长王伟聪外祖父沈革毕生的收藏,由于沈革年岁已高、精力不足,为了给这批古董相机寻个“好人家”,经过多次考察,他们决定将这些相机捐赠给三亚学院。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博物馆内,3台大小不一的木箱相机格外显眼,它们无疑是“元老级”的藏品。除了像木箱相机这样的“大家伙”,三亚学院照相机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颇有趣味“小玩意”:小到能藏在拳头中的“间谍相机”、Minox-B微型相机……

美乐时“间谍相机”。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美乐时“间谍相机”。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目前,三亚学院照相机博物馆已成为该校学生的“第二课堂”。该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收藏!带上家人孩子,一起去打卡吧!

【来源】新海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何嘉琪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