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特稿|阳江“新春第一会”,为何聚焦营商环境?

南方+ 记者

01:04

南方特稿|阳江“新春第一会”,为何聚焦营商环境?

2月19日,龙年第二个工作日,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蓝水项目现场。

在18日集中收听收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阳江马不停蹄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营商环境年动员大会,与往年热热闹闹的动工、签约仪式相比,今年的重头戏则聚焦营商环境。

阳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一先用了4600字详细阐述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一体变革,全力打造“五心”营商环境。其中不乏“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资前后一个样”这样暖人心、接地气、提精神的郑重表态。

“新春第一会”往往是全年的起手式,其指挥棒和风向标意义明显因而备受关注。目前,阳江正处于各种优势和潜力最能有效释放的关键时期,是跨越赶超的窗口期和蓄势跃升的突破期。

正全力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的阳江,选择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主抓手,凝聚起全市上下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市委下了很大决心,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下大力气做优营商环境,夯基垒台、强基固本,以营商环境之新跃升,服务保障综合实力之新跃升,以营商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进’。”卢一先掷地有声地表示。

为什么——“能有信心地生活”

所谓营商环境,见仁见智。

学术上的解释是指经营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经营主体是鱼,营商环境就是水。鱼长得大不大,关键看水质好不好。对每一个经营主体和个人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让大家“能有信心地生活,他乡即故乡”。

阳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阳江累计复制推广五批共48项改革创新经验,完成7项便民利企“微改革”,出台“稳外贸6条”,印发《阳江市建立政企直通车服务机制实施方案》,依托12345接诉即办惠企服务热线,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在服务企业方面充分展现“阳江质量、阳江速度、阳江温度”。

通过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期竣工联合验收、分期产权登记等新模式,社会投资一般产业类项目审批时间从111.5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

通过“数字阳江”建设,“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全面提速,全年新增省内跨市通办事项313个,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

通过创新建立“粤水安”平台,填补广东水上安全治理“一网统管”空白,入选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

2023年,阳江经营主体数量增长12.8%、突破23万家,365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今日的阳江,已经尝到高质量发展的“甜头”,对与大湾区“同标高”的营商环境需求也更加热切。

塑造现代产业竞争新优势、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必须做优营商环境;

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让人才、资金、产业如鲸向海、似鸟投林,必须做优营商环境;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把营商环境作为比拼的关键点、抢夺的制高点。

1月5日,阳江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将2024年定为阳江营商环境年。

2月6日,《阳江市营商环境年总体方案》在春节前正式印发实施。

《方案》提出了五大工作任务并细化成74项重点工作措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提出了“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三年目标。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

可以预见,随着“新春第一会”的召开,“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意识和作为,将在漠阳大地层层传递、蔚然成风。

变什么——五位一体靶向施策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营商环境的提升优化涉及方面较多,便利性、公平性、透明度、法治化和国际化是公认的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

在2月19日的阳江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营商环境年动员会上,卢一先表示,阳江要聚焦重点、靶向施策,从政务、市场、法治、要素、开放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体变革,全力打造“五心”营商环境,打响“效率阳江、服务阳江、诚信阳江”营商环境品牌,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跃升。

在“让企业更省心”的政务环境方面,阳江将全面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借力“一网通办2.0”省级试点,打破部门间“数字壁垒”,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让行政审批跑出“加速度”。实施精准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严格执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涉企收费标准,凡是国家、省有上下限收费标准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执行。

在“让企业更舒心”的市场环境方面,阳江将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坚决破除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落实“无事不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规范和控制涉企各类检查活动,对具备条件的同一市场主体,原则上“一次性”完成多部门、多项目检查。

在“让企业更安心”的法治环境方面,阳江将建立合法权益保护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资前后一个样。执法司法要公正文明,推进刚柔执法有机统一,探索“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等柔性执法方式,坚决杜绝一刀切式执法、选择性执法,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在“让企业更顺心”的要素环境方面,阳江将建立产业用地全周期管理机制,依法采用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全面推行“交地即开工”模式。有力有序推进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园区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利用,让沉睡的土地资源“醒过来”。

在“让企业更宽心”的开放环境方面,阳江将积极探索与大湾区城市共建合作园区,共设产业基金,共绘产业图谱,共办展会论坛,携手招商引资,培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构建“机场+高铁+高速路网”的快速交通格局,实现1小时直达大湾区核心城市,更加便捷往来国内主要城市。

怎么做——强化督导和监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卢一先说,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把老百姓装心里的城市,必然是高效的,充满着活力和希望的,所产生的吸引力是惊人的。

南方+详细梳理“五心”营商环境措施后发现,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作风建设,强化督导和监督,将是阳江市委、市政府提升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简单点说,就是通过强有力措施构建起确定性、平等、简单的政商关系,让广大经营主体体验到“权力的温柔”。

国务院参事刘桓教授在调研中发现,当下企业对办证时间多一天或少一天,去一次或去两次并不十分在意,大家更加关心的是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证,企业经营成本是否真正降低。

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放眼全国,近年来,因个别党员干部目无法纪、徇私枉法、作风不良,侵害了市场主体和群众利益,破坏了亲清政商关系,导致企业家和投资者身陷囹圄的案例时有发生。

2月4日,阳江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3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问题案例:阳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林兜培插手干预工程项目,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秩序问题;阳江市商务局原副主任科员吴红坚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调整规划、拨付工程款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他人钱款问题;阳春市合水镇城监中队违规乱收费问题。

从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看,干部作风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对于经营主体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加强执纪执法,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月6日实施的《阳江市营商环境年总体方案》在多处细则上强化了督导和监督。

开展政务诚信评价,搭建三级网格式企业服务链,推动招商引资、项目筹建、企业服务“三支队伍”高效衔接,加快出台政商交往的“正负面清单”;

将营商环境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公务员绩效年度考核内容,紧盯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要环节和服务窗口加大监管力度,设立服务效能争先排行榜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健全完善以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和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指标组+工作专班”议事协调机构,形成协调联动、运转顺畅的指挥体系。党委、政府督查部门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纪检监察机关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监督重点,人大和政协要发挥好监督作用。

“坚定了企业克服困难与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经营生产中,尽最大可能招用培训当地员工,来回报你们的支持和付出”“我们充满信心,定能将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起步区打造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绿电园区用能新模式的典范”……

在听到了诚意满满,干货十足的“五心”营商环境措施后,在场的企业家们纷纷表达了对阳江的信心。

信心在,城市必兴旺。这一次,阳江和广大企业家选择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双向奔赴共谋同心同德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撰文】赵强 黄林 陈步上 雷怡婷

【视频】雷怡婷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何嘉琪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