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榄核:“揽和”多元解纷工作法,助力平安南沙建设

广州政法
+订阅

推动群防群治,多元解纷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委政法委积极推动综治中心提档升级,推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事项“只进一扇门,争议一站结”,为群众提供化解矛盾纠纷全流程“一条龙”服务。南沙区榄核镇以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为契机,联合法院、司法、人社、信访等部门,打造“揽和”多元解纷中心(意为“一揽子和谐化解矛盾纠纷”),创新工作方式方,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平安稳定提供坚强保障。2023年以来受理群众信访116宗,同比下降约16%,有力维护了辖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注重源头治理,丰富社会治理服务体系

南沙区榄核镇紧扣“1+6+N”多元化解组织体系,依托综治中心平台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村(居)巡查巡防力量及各行业资源、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化解工作,从源头将矛盾及时化解,逐步丰富“揽和”社会治理品牌体系。发挥市级标杆警务室“郭满南警务室”和“商会调解委员会”先锋作用,广泛发动村居干部、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平安促进会、榄核镇志愿服务队等群防共治力量,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立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机制,加强群众诉求分类处置,对情况简单且符合调解要求的诉求,快速导入人民调解程序,及时调解;对急难险重等重大事件或多次调处不成功的重难点事件,经确定牵头部门后,多部门形成合力、协商调处。通过区法院ODR线上平台资深法官授课、大人民法庭线下定期巡回指导、镇司法所普法宣传和普法考试等多渠道培训方式,提升调解员法律意识,加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调解方式,依法依规、合情合理解决群众诉求。

“揽和”多元解纷中心

强化协调联动,丰富多元解纷工作方法

矛盾调解工作并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部门多主体强强联手,层层落实。探索实践中,榄核镇建立“政府+仲裁+法院”三合一联动调解机制,建立“1+1+N”常态化接访机制,健全跟踪监督回访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政府+仲裁+法院”三合一联动调解机制,旨在通过“线上指导+线下巡回”双线解纷机制,由镇政府工作人员常年驻点提供咨询服务,法院和劳动仲裁院派员实时线上指导,定期线下巡回,实地驻点为群众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快速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土地物权纠纷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实现基层调解、劳动仲裁及司法裁判三者的良性互动,打造集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于一体的多功能一揽子解纷新模式。

调解现场

每季度开展信访研判分析,严格落实党政领导班子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包案化解制度,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和共商共策。建立联动调解台账,定期开展数据统计和分析研判,通过不同类型矛盾纠纷的分布、调解情况、区域分布等大数据指标,实时进行风险预警分析评估,全面直观掌握镇域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及化解等总体情况和事态发展趋势。

强化阵地建设,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以镇综治中心平台为主,打造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在凝聚党政部门主要责任人参与,各个职能部门拓展为“揽和”多元解纷中心的“分中心”,让群众遇到的矛盾纠纷均可就近就地享受“一站式”化解。以“中心”、榄核司法所、镇法治文化公园、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榄核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榄核村法治小公园为轴线,形成“法治文化一条街”效应,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近一年来,各相关单位依托“法治文化一条街”,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0余场。

校园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重点阵地之一。榄核镇在榄核中学设立镇首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传播手段,融合“法治教育+科技体验+防护技能”,让青少年在生动有趣的“沉浸式”体验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本领。

正能公益园-榄核镇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针对需要进行矫治教育的重点人员,榄核镇设立了全区首个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正能公益园”,围绕社区矫正工作实际,严把思想观、纪律观和生活观念。通过抓实体教育和谈心谈话,提升底线意识,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性活动,引导他们回归社会、服务社会,实现“矫心正行”的矫正效果,至今已组织开展22批次公益活动。

南沙区将进一步加大“揽和”多元解纷中心建设力度,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目标,以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协调通道为导向,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重大风险防控在当地,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多元调解体系,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南沙、平安南沙。

来源:警察与法、南沙政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