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欲望新作!《至爱梵高》团队这次失手了?

24楼影院
+订阅

7年前,《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上映,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制作团队找来了上百位画家,创作出了56800幅油画,让传统艺术在影像技术的加持下重获新生,也让梵高的故事在人们眼前绚烂地绽放。

与此同时,《至爱梵高》似乎也预言了绘画和电影各自的未来:前者会因为AI时代的到来而愈加焦虑,后者则会进一步摆脱现实的束缚,最终缩小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差别。

近日,《至爱梵高》团队新作《农民》上线流媒体,口碑尚可,豆瓣和IMDb皆8分,但评价两极分化明显。

如果说7年前的一众好评是影像技术对绘画的完美托举,那么7年后观众对《农民》的褒贬不一,似乎已经表明绘画艺术的日薄西山。

01

影片79000帧的电影画面,由60位画家按照真人电影手绘完成。

60和79000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一方面暗示了电影团队的“匠心”,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该电影的内容究竟需不需要形式上的繁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正是电影引起争议的最大原因。

《农民》本身充满了古典气息:剧本改编自波兰著名诺奖得主符瓦迪斯瓦夫·莱蒙特的同名小说,该作品有着“伟大的民族史诗”之称。

画风派别和片中很多场景都在致敬19世纪波兰画家约瑟夫·玛丽安·切沃文斯基,这样的组合不说上限有多高,至少下限是保住了。

影片围绕女孩贾格娜展开叙事。

贾格娜很美,不是现在很多人推崇的那种白瘦幼的美,而是那种大地之母类型的美丽:五官大气优雅,身材丰满高大。

这种美丽本身如果不能搭配足以与环境斡旋的智慧或者幸运,那么很大程度上就会成为一种诅咒。

悲哀的是,贾格娜的聪慧或者幸运都不足以护她周全,她似乎成为了欲望的肉身载体,使男性激情澎湃,使女性人人自危。

少女时期的贾格娜红唇红衣,这种鲜艳的颜色标示着她与环境的格格不入。

如果命运不能被自己掌握,那么美丽就只能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所以,母亲用6块地的价格,把贾格娜嫁给村里最有钱的鳏夫老地主。

其实也不一定是母亲故意要推贾格娜进火坑,毕竟就像片里说的那样“爱情来来去去,只有土地永存。”母亲或许觉得,能为女儿谋划到6块地,就是她一生最大的成就。

但哪个女性的梦想,从一开始就是嫁给一个有钱的老头呢?贾格娜自然也不是。她多么美丽与灵慧啊,她喜欢一切美丽的东西,给自己做衣服,给自己做饰品,梦想就是一辈子守着母亲不出嫁。

当然,她也有爱人,而那个人就是老地主的儿子安托什。更狗血的是,安托什还是有妻儿的已婚男人。

甚至在成为安托什的后妈后,两人之间的激情也在持续,村里始终议论纷纷。如果美丽是一种罪名,那么美丽而不能自持,就是罪上加罪。

年迈丈夫的病重和去世,最终使得贾格娜再无庇护。村民都把她视为祸水和荡妇,最终闯到她的家里,脱光她的衣服,把她扔进脏水里,再往她身上丢泥巴,让她永不回村。

02

《农民》中形式与内容结合得最好的三个段落,就是片中的三个舞蹈场景。贾格娜似乎只有在舞蹈里才能够光明正大地表现自己的欲望。

贾格娜的欲望,是一个具体的男人吗?是安托什吗?

安托什在片中实际上只是贾格娜欲望的承载者,她有爱人和被爱的欲望,有生理欲望,有宣泄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很多时候都没有具体的对象只需要通过载体来释放。

第一场舞蹈,是贾格娜与安托什在月光下的耳鬓厮磨,是爱人之间的情意缠绵,是呻吟是抚摸,是酣畅淋漓的欲望。

此时,两人无疑是相爱的。不过对于贾格娜来说,对方如果不是安托什,换作其他英俊的年轻人也完全可以。少女成熟的身体自然而然地会寻找到一个依托。

这也是母亲说要把她嫁给老地主后,贾格娜没有激烈反抗的原因,她似乎没有那么爱安托什。

她的爱中蕴含着少女对于爱人和陷入爱情的自己的迷人想象。

第二次舞蹈,老地主在婚礼上与贾格娜共舞,把她年轻的身体和美丽的容颜当作占有物那样炫耀着。贾格娜在男人的推搡中旋转着,似乎是一件美丽的玩物。

于是,迷人想象被一种成为他人妻子的事实击倒。在这种身份的转换之中,贾格娜顺从地接受着自己的命运,犹如水中浮萍般被卷入命运的狂舞之中。

但是选择是一回事,无法被驯服的欲望又是一回事。

老夫少妻的悲剧大可以想象,贾格娜被禁锢的欲望一次又一次如同失控的野兽般挣脱而出。

她又一次在一次意外的相遇中,与安托什在酒馆中疯狂舞蹈,甚至比第一次还要激烈。但老地主的突然出现,令这一切戛然而止。

节日的夜晚,贾格娜在安托什的求爱下无法自持,与他一同倒在稻草堆中。但草堆外的老地主,却悄无声息地点燃了草堆。

《农民》中的贾格娜,似乎是一具只有肉体和欲望而没有思想与理智的美丽空壳。她屈从于各种各样的欲望,自己的、男人的和母亲的,却唯独没有任何思想的影子。

这也是很多观众看完电影后对贾格娜这个角色感到不满的原因。

她不会反抗,不会思考,美丽有余,却聪明不足,与当下女性主义价值观格格不入。

结合影片本片导演兼编剧多洛塔·科别拉的女性电影人身份,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农民》很难说是一部合格的作品。

03

不过如果我们回到片名,或许会发现不同的东西:为什么创作者要拿《农民》来当作电影的名字,直接用《贾格娜》不是更与文本切合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波兰电影,《农民》中,画风、布景、服饰等等基本上都严格按照波兰的风土人情来进行复原。

波兰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国家:18世纪就被俄普奥三国瓜分,自此从地图上消失百余年之久,直到一战时才恢复了国家。随后持续到二战时期,它接连被俄国、德国和苏联强占和交换土地。

由此可见,土地在波兰的历史上始终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

这就不难理解,《农民》中不止一次地将贾格娜与土地等同。她是母亲换来的6块土地,是美丽的地母,是安托什口中的直白的爱意。

需要时,女人和土地是营养的来源;不要时,女人和土地则又是罪名的承担者。

正如影片中,农作物因为干旱而收成不好时,人们就觉得是贾格娜花光了老地主的钱,是她勾引男人们,诅咒了全村的人。

一场猎巫行动气势汹汹地开始了。说着深爱贾格娜的安托什,此时懦弱地躲在一边,任由人们殴打贾格娜,脱光她的衣服,羞辱她折磨她,最终把她扔在了暴雨的泥水中。贾格娜头上那象征着热情与欲望的红头绳,被雨水冲走。

她赤裸着从泥淖中站起,任由雨水冲刷掉她身上的污泥,随后坚定地转身朝着与村庄相反的方向走去。

在影片的最后两分钟里,贾格娜第一次有了思想,有了反叛,她仿佛是天地间战无不胜的女神,傲然旁观一切人性的卑劣。

到这里,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个故事本身是否有用油画表现的必要?

客观来说,电影中许多单幅画面都很美,三段舞蹈的画面也都具有一种动态美感,这是真人电影很难达到的效果。

不过当全片都使用油画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必然会限制剧情的铺陈,形式也会喧宾夺主,削弱情节应该呈现出的效果。电影人物进而会沦为一个个符号,没有真实血肉,就像缺少人物弧光的贾格娜。

只论题材和故事本身,其实用不用油画都不影响,油画的形式对叙述没有决定性作用,更多是创作者想要的一种文化宣传和商业卖点。从这种意义上说,土地又一次在电影中被剥削。

作者 | 枕   云

编辑 | 楼   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