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特殊群体至暗时刻的“微光”——记广东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刘兰芳

南方+

开篇语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调动广大异地务工人员积极性,激励提升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异地务工人员的良好氛围,近日,广东省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表彰全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授予全省39个先进集体,79名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其中湛江市共有2人1集体获此殊荣,分别是刘兰芳、江传生2人荣获“全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湛江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湛江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荣获“全省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本期我们来走近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一名精神科护士刘兰芳,了解她背后的故事。

刘兰芳认真照料患者。 湛江市人社局供图

不同于综合医院科室,作为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一名精神科护士,刘兰芳每天的工作烦琐而又充满了挑战。

由于精神科收治的病人没有陪护,一大清早,刘兰芳就穿梭在各个病房,叫患者起床、洗漱、上洗手间,帮助患者理发、修剪指甲、做早操……对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还要一对一照料确保他们的卫生清洁。为了防止患者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刘兰芳还要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详细检查,连毛巾、鞋带都一一查看,防止其藏匿危险物品。

在患者午休时间,刘兰芳依旧坚守在岗位上,抓紧时间书写护理记录,将上午观察到的患者各类行为填写相应表格,以方便交接班时换班同事的工作。此外,她还要时时检查食堂、卫生间、水房等,以防止病人脱离视野出现吞食异物、外走、自伤等行为。

夜深了,当患者纷纷进入梦乡时,“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不能松懈,夜晚的精神科相对于白天来说更具挑战。”刘兰芳介绍说,他们要时时巡逻,在每个患者的床旁查看其睡眠情况,包括呼吸是否通畅、睡姿是否正确等。蒙头或蹬被的患者要为他们调整被子位置,睡到床边的患者要将其翻到床里面或拉好床栏,而不肯睡觉的患者还要及时联系医生查看患者情况,对症处理。

医院曾收治了一名流浪患者,入院时蓬头垢面,身上有创面,身上的异味令人非常不适,嘴里讲着胡话,还有明显的抵触情绪、恐惧感。刘兰芳主动接手了这个“棘手”的病人,耐心安抚她的情绪,帮她修剪指甲、理发、洗澡更衣。在刘兰芳的精心照料下,这位患者渐渐安静下来。刘兰芳说:“患者在我们眼中就像小孩子一样,因此,为了做好患者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我们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由于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一些特殊的精神病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行为异常、易怒、狂躁、攻击他人等情况。因此,刘兰芳的工作也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患者发病和不发病的时候完全是两个人,因此,即使是在大家眼中看似简单的吃饭、服药,对于我们来说也要斗智斗勇。”刘兰芳说,有些患者因发病或其他原因不肯进食、暴饮暴食、拒绝服药,他们就要耐心劝服,安抚患者情绪,有时要帮患者将食物压碎,一口一口地喂食。甚至出现被患者打骂,受伤流血也是常有的事。

有次,一名老年患者需要静脉输液,刘兰芳在准备打针时这名患者突然躁动起来,拳打脚踢。见此情形,刘兰芳立即停止操作,安抚患者情绪,给她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在刘兰芳的细心呵护下,患者的情绪慢慢平稳下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耐心再耐心,忍痛继续为患者做好服务,这是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刘兰芳说。

在湛5年,刘兰芳也深深爱上了这座海滨城市。“湛江是一座非常包容和温暖的城市。作为一名外来务工者,不仅院里的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和关爱,时刻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我学会感恩和珍惜,而且湛江各级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怀,也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作为本届广东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中唯一一位“00后”,刘兰芳既荣幸又感到责任很重,她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好特殊人群的“守护者”。

【来源】湛江日报

编辑 周梦雅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