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托管赋能,破解“市强县弱”二元结构 | 广东县域医共体建设样本调查 ③

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

编者按

当前,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实现全省70个县(市、区)全覆盖,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做法,不断涌现出国家级样本。2023年11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27条措施中就包括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打造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人人享有更高品质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提供有力抓手。

时值深化医改15周年,在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指导下,《人之初》杂志近期集中采访了5个县(市),从小切口着手,往纵深处发掘,集中呈现相关探索和经验,为下一阶段医共体建设提供借鉴。

遂溪:托管赋能,破解“市强县弱”二元结构

遂溪县乐民镇的乡道上,救护车顶着夜色一路疾驰,直奔向县人民医院。车上,一名患者眉头紧锁——她突发胸痛,卫生院初步判断为心血管意外,转诊绿色通道随即开启,相关检查结果也同步发送到医共体“胸痛诊治联动”微信群。

路途有70余公里,接近一个半小时车程。“心跳骤停!”车行约半个小时,意外突发,跟车医生当即决定,先到十余分钟可达的城月镇中心卫生院(县第二人民医院)急救。求援信息发出,该院急诊科严阵以待,并将情况通报给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驻点帮扶专家,一起拟定治疗方案。患者抵达,第一时间接受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肾上腺素注射及静脉溶栓等,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度出发前往县人民医院,直抵导管室接受了药物球囊补充扩张,成功脱险。

“市、县、镇三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水平提升。”提起这场夜半惊魂能够以好消息收尾的关键,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姚峰总结道。

而这,离不开一场模式创新: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建制托管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为突破口,做强龙头医院和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进而发挥辐射作用,与县域医共体建设融合发展,破解“市强县弱”二元结构。

01.全面托管,巧借外力做强龙头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突出瓶颈,这点在湛江表现同样明显。市区内拥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两家省高水平医院,市域内住院率长年超过96.5%,但基层发展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遂溪县人民医院也曾是“县弱”的其中一员,医疗领军人才紧缺、骨干人才时有流失,亚专科发展滞后、缺少差异化优势,整体竞争力不足。因为龙头不强,群众看病就医习惯性去市区,县域医共体建设也是处处掣肘。

2019年起,借助“组团式”帮扶的力量,该院曾实现一波能力大跃升。良好成效让双方建立起深度信任,也让遂溪窥见了一条走出困境的路径。

2021年5月26日,遂溪县人民政府与广东医附院正式签约,将县人民医院交由其全面托管,增名广东医附院遂溪医院。两个月后,高配置的托管团队正式进驻,带队的是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骨科主任医师、博导林颢,出任遂溪医院党委书记。

“我们又进行了为期40天的深入调研,进一步明确问题清单,并有针对性地拟定解决方案。”林颢介绍,托管团队进驻的第一年,新增修订制度460多个、优化流程110多条、建立专业委员会41个,初步构建起现代医院治理体系。

更多的精力投诸专科建设及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广东医附院与遂溪医院建立紧密型专科联盟机制,依托高水平医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选派46名医疗专家精准帮扶,覆盖了绝大部分专科。同时,持续实施“临床重点专科提升工程”及“优势医疗技术团队培育计划”,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超过50项,持续填补县域关键医疗技术空白。持续耕耘下,2023年遂溪医院在代表综合服务能力的DRG能力指数排名中,从全省二级综合医院第12名跃升至榜单前三甲;重症医学科作为县级医院中的唯一代表,获评市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评审,成为湛江首家二级优秀单位。

群众的就医感受来得同样直接和深刻。

“17年了,我终于可以正常走路了!”2024年1月,52岁的劳阿姨带着丈夫,从隔壁县专程来到遂溪医院骨一科,送上一面写满感激话语的锦旗。

▲2024年1月,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多年不愈合导致腿部畸形的劳阿姨,在成功治愈后送来锦旗致谢

因为外伤致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经历了多次手术仍无法愈合,她的小腿皮肤严重疤痕挛缩,弯成一道弓,只能拄着双拐跛行。打听到广东医附院派驻支援的骨科主任医师吴少科擅长肢体矫形,劳阿姨决定碰碰运气。骨一科团队按1:1比例用3D打印制作了她的胫腓骨模型,设计出“即时缩短再延长双灶接骨术”的治疗方案,手术后,劳阿姨的左腿终于告别疼痛和畸形,骨折端也愈合了。

类似的故事多次发生。从本地患者看病舍近求远到外地患者跨地域来遂溪求医,遂溪医院迅速蝶变,托管后,平均住院日下降9.75%,出院患者次均费用下降15.54%、三四级手术增长14.77%、疑难危重收治CD型率增长29.05%。

借外力崛起的不止是龙头,还有县域医疗次中心。在全省强基攻坚战中,城月镇中心卫生院升级为遂溪县第二人民医院,开业近一年后又由广东医附院托管。

“有了专家下沉帮扶带动,很多疑难病例实现就地治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开颅手术我们现在都能做。”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30多年的院长林行感慨。

02.分级分层,提升县域整体能力

2020年12月25日,遂溪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医共体管委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和文件,只是受限于基础羸弱,工作推进中阻力重重。在县龙头医院和县域医疗次中心能力大幅提升后,医共体建设也打开新局。2022年3月18日,北坡分院正式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广东医附院健康小屋。

68岁的王叔被诊断出高血压3年,一直是没有不舒服就忽略用药,血压也居高不下。纳入健康小屋管理后,医生经全面评估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此后,定期电话随访,监督其按时服药及测量血压,必要时还上门服务。

同年6月,遂溪医院与杨柑镇分院签约,协助建设胸痛救治单元。截至目前,该分院已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4人次,其中致残、致死率极高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9例,成功溶栓5例,为患者争取到转诊接受PCI手术的宝贵机会。

相邻时段,遂溪医院也派出一名专家挂职北坡分院副院长,以此为试点,探索将紧密型专科联盟向医共体分院延伸。2023年,该做法在5家中心卫生院进一步铺开,共建联合门诊、联合病房、慢性病管理分中心、远程心电诊断分中心、疑难危重孕产妇远程医疗中心等,加快分级诊疗体系构建。

据统计,2023年遂溪医院专家下沉5家分院手术示教102次、开展手术170余次,开展了鼻窦冲洗术及小儿疳积挑治术、心肌梗死溶栓、室上速药物复律以及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等多项新技术,帮助其将总诊疗量提升至10978人次。基层乡镇卫生院上转至遂溪医院的患者超1600人次,均较往年有大幅增长。

县域医疗次中心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城月处于县域地理中心位置,是多个乡镇向上级医院转诊的必经之路,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尤其是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对完善医共体布局至关重要。”由广东医附院派驻的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姚峰介绍,开头提到胸痛病例就是最佳注脚。该院还实现了救治关口前移——卒中患者不用入院,在救护车上即可完成溶栓,然后直接转运至上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遂溪县域内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我们计划以点带面,分层次、分梯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撬动县域分级诊疗格局构建。”林颢介绍。

03.人才赋能,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上下畅通的人才引育培机制,也在激发医共体内部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全面托管后,广东医附院先后派驻95名专家下沉援建;借助其品牌影响力,遂溪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5名、博士2名、硕士8名,派出87名骨干外出研修,另有19名医师被广东医科大学同等学历硕士班录取;针对基层分院的高血压、糖尿病诊疗专项培训除了线上指导,还安排每周一天跟班学习;针对医疗服务体系神经末梢的村医提升计划已开办24期培训班,每期都有160余名村医参加。

2023年12月,遂溪县政府又新批60个编制给遂溪医院。“希望其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从而有余力调配更多力量下沉基层卫生院,更好地发挥龙头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遂溪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国球谈到。

还有更多的惊喜正在酝酿。全面托管后,广东医附院将HRP系统免费延伸至遂溪医院,遂溪县财政又投入4500万元助力其打造数字化医院,建立同质化的决策支撑、检验、影像、心电系统及OA办公系统,大幅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及业务水平。2022年,遂溪医院电子病历通过广东省电子病历系统四级评审。

“2024年,我们申请了涉农资金扶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健康的触角延伸至更广泛更细致的角落。”征途漫漫亦灿灿,林国球满怀信心。


策划 | 李楠楠 宋炳军

统筹 | 岳超群

鸣谢 | 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

记者 | 岳超群

编辑 | 叶溱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洪伟

来源 |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