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骚扰还是隔裤搔痒?真相水落石出前,应警惕网络先声夺人 | 快评

南方周末
+订阅

网络平台上,各方信息传播是不平衡的。虽然不是谁先上网谁有理,谁大声谁有理,然而,很多情况下,往往谁先发声,谁的声音就更大,“先发制人”一方的叙事,往往就成了强势的叙事,被大多数网民所知晓。而如果是后发声,即使有理,传播力也难以与“先声夺人”者相比。这一网络难题有必要加以重视。

辛省志

责任编辑 | 陈斌

近4个月前曝光的“武大学生图书馆性骚扰”事件近日又有了新进展。这一当时几乎达成“铁案”的案件,似乎出现了反转迹象。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23年10月11日,社交媒体上一篇网帖以武大女生口吻,爆料称自己当年7月份在学校图书馆自习时遭遇外院一男生“性骚扰”。网帖称,该男生坐在她对面自慰,被她拍下了5段视频,每段都能看到“X同学隔着裤子摩擦生殖器,该行为持续不断且非常明显”。网帖称,经过对质,男生承认事情经过,并应要求写下了“道歉信”,但其后与院校方沟通近三月无果,被迫通过网络曝光。该文发布后48小时内,武大发布通报,给予2022级本科生肖某记过处分。

而近日,肖某母亲提供了多年来的医院病历等证明儿子患有特应性皮炎,当时天热腿上湿疹复发,是隔着衣服在抓痒,而非女生指控的“自慰”。肖母表示,已向学校提出申诉要求撤回处分,对网络平台上的“举报帖”导致肖某遭遇网暴和精神创伤,已委托律师对相关方的侵权提起民事诉讼。

当时,这一“性骚扰”案因女生拍下了男生在桌面下动作的视频,看起来是一桩铁案,肖某也受到了记过处分。不过肖母提供的证据,确实可以证明肖某长期患有特应性皮炎,那他在发病奇痒难忍时用手抓挠,也就非常合情合理。女生有可能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误以为男生在自慰。当然,这一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既然肖某一方已经提起诉讼,那相关视频、证据可以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出示,由双方质证,并由法官判断行为的性质。

但这一事件在调查处理过程中,似乎存在不少吊诡之处。

肖某既然有皮炎,当时是在搔痒,为什么当时写下“道歉信”?据肖母所言,肖某被当面对质时“懵了”,根本不知道被拍了什么,为了息事宁人,避免扩大事态,才违心写下“道歉信”。而随后他们曾经向负责处理此事的校方工作人员口头提及患有皮炎一事。但指控女生则表示,在男方公开发声前,不知道其患有皮炎一事。那么,校方工作人员有没有将这一信息告知女生?还是女生在公开曝光时隐瞒了这一重要信息?

另外,女生在网帖中称男生现场手写的道歉信“隐瞒了真实姓名”,用的是他辅导员的名字。但肖母表示,肖某在道歉信的开头就写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学号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女生发出的道歉信相关部分被厚厚打码,而从肖母发出的版本来看,虽然也打了码,但可以看出第一行开头是“肖”字,疑似为肖某姓名,第二行开头则是数字“20”,疑似肖某的学号。

基于这些未被遮挡干净的信息,事件发生后,被指控的男生信息很快被人肉出来,真实姓名、照片、家庭信息都暴露无遗,男生被网暴,还有网络谣言称他“不学无术,靠黑幕保送武大”,甚至谣传他是当地某副区长之子,副区长被迫实名辟谣并报案。

吊诡的是,指控的女生则始终以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为由拒绝透露个人身份,也拒绝与男方见面。根据女生在网帖中的自述,面对男生的辅导员,她声称可以证明自己的武大学生身份,但是拒绝透露院系年级等更详细的信息。此后学校在处理过程中是否明确了女生身份,不得而知。但男生一方一直不知道女生的身份,不得不通过起诉社交平台的方式试图获取女方信息。

这一事件,也让如何认定“性骚扰”这个难题再次浮上水面。现有法规虽然规定了禁止性骚扰,但没有明确定义何为性骚扰。有法律学者认为,性骚扰的构成要件,首先是违背他人意愿,其次,是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进行的滋扰;最后,这种滋扰是与性相关的,是不适的。然而,根据一般的法学理论,对违法犯罪的认定除了客观行为之外,还强调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即所谓“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但现在对性骚扰的认定,有时候越来越倾向于被“骚扰”一方的单方面感受。也就是说,无论对方是否有意骚扰,似乎只要“受害者”认为自己被性骚扰了,那就是性骚扰。这一只考虑一方感受的认定方式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纯粹以“受害者感受”定罪,不仅让“骚扰者”要自证清白,更让其可能根本没有可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另外,“受害者”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曝光,通过舆论让对方“社死”。比如这次的武大“性骚扰”事件,真相如何还不明朗,但涉事女生的公开指控,让被控男生受到网暴,患上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而此前“清华学姐被咸猪手”事件,一开始男生也被网暴,好在最终反转。

在网络平台上,各方信息传播是不平衡的。虽然不是谁先上网谁有理,谁大声谁有理,然而,很多情况下,往往谁先发声,谁的声音就更大,“先发制人”一方的叙事,往往就成了强势的叙事,被大多数网民所知晓。而如果是后发声,即使有理,传播力也难以与“先声夺人”者相比。这一网络难题有必要加以重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校对 胡晓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