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祥:中国内衣引路人|沥商传奇
何炳祥有一项特殊技能,只要看一眼,就知道顾客适合什么尺码和功能的内衣。
这是几十年在行业摸爬滚打练就的本事,也是他与这个行业密不可分的证明。
何炳祥有着“内衣至尊”的称号,这不仅是因为他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民营内衣企业,或者最早树立自己的内衣品牌,更重要的,是他对内衣产品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执着,对内衣的理解、对技术的追求无人能及,而他也乐于把自己的经验与人分享,传道授业,为行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佛山众多优势产业中,盐步内衣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发展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成长,更为变革时代带来了新理念,犹如一道惊雷,以开放包容取代固化保守,让自信大方成为国人审美的标准。
而何炳祥,正是这些变化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罗先生出钱请我当老板
和大多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不同,何炳祥的创业故事有着一个完美开头,一切都水到渠成,就像他天生就注定要成为中国内衣行业的引路人,而这个故事离不开一位贵人。
1979年的春天,一辆轿车驶入了盐步公社大院,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走出车门后,等候多时的公社领导马上拥了上来与其握手。这名男子,正是香港黛丽斯有限公司负责人、人称香港“胸围大王”的罗杰伦。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号角让神州大地为之一振,祖籍广东普宁的罗杰伦是最早嗅到机会的人,率先在大沥盐步创办了国内首个内衣加工厂“丽斯”,主要承接香港“三来一补”加工业务。
罗杰伦不仅为盐步内衣的发展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更通过内衣这一最私密的产品,改变了过去女性只能以“的确良”面料做胸衣的传统,开创了国人审美观念剧烈变化的新时代。
此时的何炳祥不知道,一次偶然机会,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1986年,何炳祥与太太梁雪兰结婚,梁雪兰时任丽斯内衣厂核心技术指导工,俗称“姑娘”,是早期该厂四大台柱之一。何炳祥则在南海轻工业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创办的粤佳玩具厂任职,因个人能力出众,20多岁就被提拔为副厂长,全面负责从制版、裁床、生产计划到成品出口的整体工作。
“那时我太太穿得比较时尚,作为老板的罗先生看到后就问她,你老公是做什么的,当时我们厂有做一些真丝睡衣、睡袍等产品,罗先生对这很感兴趣,约定下周五和我见一面。”
到了约定时间,何炳祥如约赴会,让他意想不到,罗杰伦对这次见面非常重视,香港黛丽斯11名高管全部到场。为了更好介绍自己负责的产品,何炳祥拿过纸和笔,现场就画出了睡袍、吊带背心、裤子等多款产品样式,这让罗杰伦更为惊讶。
经过深入交往,何炳祥过硬的技术功底和设计能力给罗杰伦留下深刻印象,萌生出把他挖过来的想法,却遭到婉拒。何炳祥有了另一个机会,到深圳一家玩具厂担任总经理,月薪300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罗先生听到后说不行,我好不容易到盐步来投资,你不能去深圳。”眼看何炳祥不愿意为自己打工,罗杰伦百般挽留,最终使出一招“我出鸡,你出豉油”,要和何炳祥合办企业,“最开始他提出自己出资金和设备,我负责管理,但我不同意。经过一次一次地谈,最后没办法了,他说你来当老板吧,你没钱,设备和开厂资金我借给你。”
何炳祥对每款新产品都要亲力亲为。企业供图
在罗杰伦的全力支持下,1989年,何炳祥和太太创立了内地第一家私营内衣企业——适雅内衣厂,主要为丽斯厂做贴牌生产。
背靠黛丽斯这棵大树,适雅内衣在成立之初主要接来自欧洲的订单,仅仅一年多时间就赚到了第一桶金。这时候,罗杰伦再次提出让适雅来接日本订单,这让何炳祥很犯难。
20世纪90年代,日本胸衣凭借全世界最高标准,被视为高品质的象征,但技术难度也最大。为了在内地工厂完成日本订单,罗杰伦把香港所有技术人员召集过来,进行了9个月的筹备和技术升级,才打造出一个400多人的工厂,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
何炳祥知道,要接日本订单不仅投入巨大,技术关能不能过也是未知数,“企业刚赚钱,不想冒这个险。”
罗杰伦则拍着胸口说不要担心,如果亏了他来负责。何炳祥执拗不过,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他最终没让罗杰伦失望。1994年,适雅内衣厂高标准完成了首批日本外单,随后因为质量稳定受到客户的青睐,成为最受欢迎的代工厂,“当时有客户会专门打电话到黛丽斯总部,问为什么他们的单不是我们生产的。我们产品送到黛丽斯的包装部,验货员都抢着查货,他们知道我们的质量好,更好查。”
在罗杰伦的不断鞭策下,何炳祥的创业路逐渐步入正轨,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更成为行业一段佳话。事后证明,这种无私帮助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犹如烛光,将照亮盐步内衣行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之路。
左手画笔 右手剪刀
除了作为广东奥丽侬内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炳祥还兼任着公司的设计总监,他更愿意自己作为一名设计师而被人熟知。
在业内,关于何炳祥设计能力的传说有很多,比如他5分钟内就可以作出一款新产品设计稿;设计师们用了一个多月设计出来的系列产品,他觉得不满意,自己用了三个多小时全部重新设计。
他还把对设计的热爱运用在了公司大楼的建筑及室内设计上。奥丽侬总部那颇富特色的建筑和室内装修,就是他一手设计出来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一名企业家,何炳祥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画家。他的美术启蒙老师正是担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的舅舅邵伟尧,何炳祥小时候,舅舅就经常教他写生、画画,并送他一些画笔和纸。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舅舅带给何炳祥的,不管是绘画工具,还是艺术上的启蒙,都显得弥足珍贵。这种熏陶让何炳祥对美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多年来,何炳祥一直坚持自己的美术梦,最初学习的是工笔画,高中毕业以后,他找了一份美工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到夜校学国画,整整三年,风雨无阻。
后来,他有机会跟随粤剧界画舞台景的大师,学习舞台景绘画。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舞台灯光的运用、灯光与绘画的配合。种种学习经历,让何炳祥积累了深厚的美术功底,形成良好的美学素养。
从国画到内衣,这种跨度也许很难让人理解,但对于何炳祥来说,他只是将对美术的热爱,转化成对美的追求,以至于在企业创立的头七、八年,奥丽侬没有请过一个设计师,设计工作全部由他自己一手包办。
从设计到生产再到营销推广,何炳祥是国内内衣行业的全能选手。企业供图
依靠独到的审美情趣,何炳祥大胆探索,从功能创新到设计创新,不断引领内衣行业风潮。
20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盐步内衣代工模式受到很大冲击,外单大量取消,亟须寻找新的出路。彼时国内市场方兴未艾,何炳祥嗅到机遇,发明了“永不变形”内衣模杯和气囊文胸,大胆使用网布材料,推出内地首款功能型内衣——倍丽挺调整衣,迅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当时只有日本的裤子会采用网布材料,我们开了先河,大受欢迎,各省份来进货都要排队,甚至要抢。”何炳祥一战成名,开启了内衣行业的“网布时代”。
为了做出最适合本土消费者的产品,在国内内衣仍普遍采用欧美和日本标准生产时,奥丽侬就率先引进三维立体扫描仪,邀请很多普通消费者、企业员工和模特来试身,采集国内最早的内衣数据资料,形成数据库。
何炳祥坚持亲自参与奥丽侬每个新品开发的全流程。虽然从业已有34年,当年和他一起入行的人大多已经转型为管理者,甚至有人退居二线,但何炳祥拒绝当甩手掌柜,从市场调研、花边和布料选取,到设计画图和生产的每个环节,他都要亲自审核,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注入到每一款产品中。
“不同品牌内衣虽然表面相似,但材料、功能和制造过程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复杂的制造学,我们把产品做到极致,就是希望消费者穿了我们的内衣会上瘾,不再愿意穿其他品牌的。”
对内衣的狂热已经成为何炳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他对美术的热爱一直没变,平时与朋友外出吃饭,他总会叫服务员拿来纸笔,即兴作画,有时候干脆蘸着酱油在餐巾纸上画起来。
左手画笔,右手剪刀,何炳祥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工作状态。
奥丽侬旗下门店展示的产品。戴嘉信 摄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回顾盐步内衣的发展史,是一代一代人接力传承的历史。
2023年12月,位于大沥盐步皇朝西路的标美总部基地项目举行了动工仪式,看着这片灼热的土地,标美公司董事长杨建伍思绪万千,回想起自己1996年初到大沥,从一名普通打工者一路打拼,朝着梦想不断靠近,他胸口涌起一股暖流,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感恩,而他最想感谢的正是何炳祥,“是您的言传身教,给了我在内衣行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在盐步,以何炳祥徒弟或徒孙自居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大部分有在奥丽侬的从业经验。在他们眼中,何炳祥不仅是老板,更是一名严师。
为了让衣车设备组长更加熟悉机器的运作,何炳祥曾亲手拆散了一台机器,再一一装配回去,然后让设备组长照着做一遍。
何炳祥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企业供图
对于人才的挖掘培育,何炳祥不拘一格。公司有一位编棉工,工作认真负责,何炳祥觉得是可造之才,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手把手教导他学习画图、裁边、缝接等所有工序流程,帮助他成长为技术骨干。
而对于学成后自立门户的员工,何炳祥也始终抱着开放的态度,在他看来,只要他们仍然从事内衣行业,为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就不枉费自己的心血。这种包容的态度为何炳祥赢得了业界一致尊重。“在一些场合经常会有人跑过来喊师父、师公,一问,这是之前在奥丽侬做过班长的,这又是谁谁谁的徒弟。”每次有人来“认师”,何炳祥都会喜笑颜开。
不仅为行业培育人才,何炳祥更把促进盐步内衣发展视为己任,见证和推动了行业的几次重要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1世纪初,联合其他企业大胆策划了中国首届内衣模特大赛的举办,一时轰动全国。大赛不仅奠定了内衣行业开放包容的格调,更让盐步内衣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直接推动了盐步收获“中国内衣名镇”称号。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盐步内衣能够发展到今天,很重要的经验是要抱团。”基于这样的理念,2012年被推举成为盐步内衣协会会长后,何炳祥就一直致力推动区域品牌做大做强。
在担当协会会长的9年时间里,他带领行业发布了“中国·盐步内衣指数”,拥抱大数据;搭建行业融资平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成立全国内衣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顺利通过“南海盐步内衣”集体商标认定。9年时间里,盐步内衣先后获得了7块国家级牌匾,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有机遇也有挑战。2015年前后,微商的兴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大量廉价内衣逐渐出现在各大电商平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伴随着这些低价货进入市场的还有各种谣言,比如为了炒作无钢圈内衣,就传出穿钢圈内衣会致癌,不点名地攻击现有内衣品牌。
面对不正当竞争,作为会长的何炳祥站到了维权最前面,带领会员企业通过媒体发声,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辟谣,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有力维护了行业秩序。
如今,虽然已经卸任协会会长一职,但何炳祥依然热心参与促进行业发展的各类活动,努力提携后辈。正如30多年前,罗杰伦以自己的慷慨,把他带进门,为行业发展播下种子,30多年来,何炳祥又把这份慷慨带给更多的人,推动内衣行业发展生生不息。
“得人恩果千年记。”何炳祥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对话】
何炳祥:沥商精神就是能容得下人
南方+:在海外,内衣行业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和时尚,借鉴国外经验,您认为盐步内衣如何为产业注入文化内涵,讲好产业故事?
何炳祥:从举办首届中国内衣模特大赛开始,我们就把内衣作为一种时尚文化来经营。但比起国外同行上百年的发展史,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不一定要照搬国外经验,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比如国外行业协会比较强势,可以独当一面地去决定很多事情,我们要根据实际一步步来,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促进行业发展。
这些年来,国内内衣行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在功能材料和样式设计上很多走在前面,我做出口就很清楚,国外还是以传统的黑白色为主要款式,国内无论杯型还是颜色五花八门,这种创新精神是我们的优势,需要继续发扬。
南方+: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家,您觉得沥商有什么特点?最重要的商道是什么?
何炳祥:作为沥商,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这里从政府到企业都比较务实,共同营造出很好的氛围和环境,政府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有目共睹,这也是别人愿意到大沥来发展的原因;企业同样抱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容得下人,不像我们去有些地方投资,地方保护主义很厉害,在大沥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从我自己的企业经营来讲,最重要的商道首先是要做好人,人品是第一位,把人做好了才能跟人谈生意,这是我这30多年的原则。最初罗杰伦先生带我入行,给了我很多帮助,在我心里他的地位就像父亲一样,这么多年我也一直把他的教诲记在心里,不能为了利益忘记自己,努力帮助更多的人,大家共同把行业做大做强。
我所理解的商道,大概就是人品、务实和创新精神。
南方+:经过几十年发展,沥商陆续迎来了企业二代甚至三代接班,对于这些年轻后辈的成长,您有何建议?
何炳祥:我希望我们沥商的二代、三代传承好前辈的务实传统和作风,不要怕辛苦,努力把上一代没做到的东西继续去完成,尤其对一些创新理念和新的做法可以大胆探索,最后就是要多听老前辈的建议,尊重孝敬父母。
【调研手记】
奔腾向前 不负时代
被称为“内衣至尊”,曾经有媒体采访过何炳祥,问他能否上台接受其他人的挑战,何炳祥说,只要是和内衣相关的内容,可以随便比。
对个人业务能力的绝对自信,何炳祥有足够资本。只要看到一条花边,他就能想象要如何设计、用什么材料、怎样缝接,最终将呈现出怎样的效果。
表面上看,何炳祥的创业故事很顺利,但这背后,是何炳祥几十年来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持续学习的态度,才能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每个机遇。
在大沥,有着这么一批人,面对急剧变革,他们脚踏实地,努力修炼内功,凭着勇气与魄力,开创了沥商奔腾向前的时代。
电视剧《大江大河》结尾有一段独白,正是以何炳祥为代表的沥商精神的生动诠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代人,面对忽如其来的社会变革,终于再无法安于现状,囿于贫困,即使再胆小安稳的人,也不得不想方设法跟上发展,整个社会充满躁动,人心热切,思潮百态……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写照吧,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闯出狭小水域汇入海洋。何其幸运,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采写】孙景锋
【拍摄】戴嘉信 廖明璨(除署名外)
【剪辑】杨馥铫
【海报】严经纬
更多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