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锵!咚咚咚锵!正月大年初十是调顺村一年一度的“年例”,当天金鼓齐鸣,龙狮起舞,非遗展演活动精彩纷呈。热闹的“年例”也吸引了多名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的外籍教师前来“打卡”,看年例、看表演、逛祖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浓浓的节日氛围。
上午9时,喜庆的锣鼓声拉开了“年例”民俗表演活动的序幕,满载吉祥欢乐的舞狮队开演,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外籍教师一行早早来到现场等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展演过程中,参加民俗表演的演员们神采飞扬,为现场的群众展示醒狮、调顺网龙等表演。大小网龙欢快起舞、相嬉相拥、缠龙接尾、奋力赶逐,赢得现场一片喝彩;精神抖擞的狮子昂首阔步而来,时而跳跃、时而嬉戏。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外教一行也在讲解员的指导下舞起了调顺网龙。
随后,外籍教师一行参观了和调顺村史馆和祖庙,了解调顺村独特的民俗文化。大家不停地拍照、录像,把现场精彩的画面分享到网上,让更多人感受到跨国文化交流的快乐。
来自岭南师范学院的外籍教师Dzmitry Smaliakou在目睹“年例”的“热闹”后表示,“湛江‘年例’的内容非常丰富精彩,除了饱尝各式地道的海鲜美食,还可看到醒狮、网龙等民俗文化表演,令我大开眼界。”
“这是我第一次看醒狮、网龙表演,太震撼了!”来自伊朗的外籍教师Mohammad Babaei Soroor一边拿着手机录像一边感叹,这次“年例”让他体验到了许多只能在视频中看到的中国民俗活动,他要跟朋友们分享中国的所见所闻,并邀请他们到中国来。
据了解,粤西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早在一百多年前,从初春至春耕前的春闲期间,粤西茂名、湛江地区各村都会分别选定一个固定的日子,开展舞醒狮、点灯笼、燃社火、游神庙、上刀山、过火海、鸣铳炮、插彩旗、送瘟神、烧纸船等活动,祈求未来一年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如此年复一年,便形成了独具地方色彩的乡傩盛会——年例。目前,粤西“年例”已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撰文】吴东俊
【摄影】吴东俊 杨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