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高速免费通行,要把“好事办好”

南方评论
+订阅

文|六儿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现实版“人在囧途”在多地上演,不时引发关注。两天来,关于“司机卡点最后一分钟免费下高速失败”话题的热议,仍在持续。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据媒体报道,春节高速免费最后时刻,有人刚好卡在最后一分钟下高速,有人被收全程费用当场“破防”。其中一则视频显示,在湖南株洲炎陵县船形收费站,零点前后,喇叭到处响,没有“卡到点”在最后一刻下高速的车则被收了全程高速费用,有的1000多,有的2000多,数目不一。

除了视频,把当地送上热搜的还有工作人员的一番话。面对记者的采访,工作人员解释,按照规定,收费是以下高速时间为准的,过了免费时间后就会收费,没接到其他通知,不存在宽限三五分钟这一说。

一边是心急如焚,一边是公事公办,是否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对此,多地高速管理部门回应,免费通行时间无法因堵车等原因调整。

一方面看,确实,根据2012年国务院批准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明确了免费时段是从节假日第一天00∶00开始,节假日最后一天24∶00结束,还特别标注“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多年来,规则始终如一。

资料还显示,时任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当年在政策解读中,也强调了对于这两个时间点“不要等、不要赶”。其中就谈到对在免费时段内可能无法驶离目的地收费站的,可提前选择合适的收费站,在免费时段结束前先驶离高速公路,然后重新领卡进入高速公路行驶,这样就无需缴纳全程费用。

因此,有熟于此道的“老司机”称,为了避免被收全程高速费用,自己晚上10点下一次高速,11点半下一次,11时50分再下一次。

另一方面,也不乏有网友表示,过点儿收费没毛病,但非常理解车主心情。从车主的角度看,收费站近在眼前,却被收全程费用多少有点接受不了。从视频中可以看出,零点的时候他们并非未到收费站,而是由于拥堵,未能及时驶离收费站。这即便不算“不可抗力”,但在高速上也意味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恐怕难有其他选择。

当然,必须明确的是,那些超过收费零点,拒绝缴纳过路费,而且拒绝下高速的“堵路”行为,肯定是不可取的。这只能让原本堵塞的高速路更加雪上加霜,还可能涉嫌违法。

总的来说,节假日高速免费通行,本来是一项好政策。然而在这件事情中,却变成激化矛盾的“导火索”——免费的,欢天喜地;被收全程费用的,则“怼天怼地”。原因何在?

在笔者看来,除了车主自身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看政策执行有没有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以创造性落实把“好事办好”。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施行已经十年有余,大数据突飞猛进,群众期待日益多元。即使全国性的“统一宽限”不可能,但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鼓励各地多出一些弹性的、人性化处理方式,并非毫不现实。毕竟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分出入口差异化收费。此外,能否事前尽量通过多种渠道,向附近的车主及时发布提醒;在现场,是否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收费车道和免费专用通道实现“应免尽免”,也值得进一步探索完善。

此前有网友发视频,江西交投大广高速横市收费站00:30还免费让车辆通行,得到不少网友点赞。目前也有相关部门进行了“辟谣”,但从中不难读懂群众的期盼。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十年如一日照章办事不难,难的是在如何在执行中,聚焦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这考验为群众服务的态度,也考验抓落实的能力。

前有暴雪堵路,后有返程堵车,对于一些车主而言,这个春节的回家路并不顺畅。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宽限三五分钟”,并不值得引以为荣,与之相反,更应该进行反思。期待各地能以此为契机,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莫让好事“打折扣”、群众伤了心。

编辑 佘余
校对 曾慧雯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