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大道|新春第一会“热辣滚烫”,奔向产业科技的春天

南方+ 记者

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举行新春第一会,聚焦的话题是: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当日下午,江门马不停蹄在江海区(高新区)开展重点项目现场调研,并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党政“一把手”再次强调:“江门已经打开了加速崛起的上升通道”,“现在是江门最好的发展时机”。

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这个话题对于今时今日的江门来说,正合时宜。

去年,江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000亿元新台阶,新招引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工业投资超千亿,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取得了成效。

然而,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然转向质的提升。江门的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如何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发达的生产力?此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这是江门从4000亿迈向5000亿门槛,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近几年,江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已经冒出新芽,城市的潜力和价值正在加速兑现。再加上早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为江门换道超车、提速发展创造了环境。

产业端,江门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广阔产业空间成为发展的重要砝码。

现代化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成功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继食品、金属制品、家电、石化新材料后,成为江门第5条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链。江门主平台成为大湾区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科技端,江门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大湾区核心科创领域的视野。

中微子实验室。

深埋地下700米的中微子实验室计划今年建成,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国家级的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落地江门。

让二者结合,江门也做了很多尝试。

这两年,江门纵深推进“科技引领”工程,与省科学院合作共建了江门产研院这一产学研创新平台,服务全市战略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江门产研院累计柔性引进57名博士,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76项,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51家。越来越多博士“扎堆”投身企业,当起产业创新“外脑”。

今年1月,江门两部门又印发《江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高达60%以上的奖励比例。对把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给江门注册企业,且在江门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奖励比例更提高至70%以上,力度空前。

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上,江门推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还有一张“王牌”——大桥经济。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今年建成通车后,来自深圳、香港等地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将加速向江门集聚,为科技创新,为开辟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带来全新的动能。

新的科技的春天扑面而来。江门续写春天的故事,将是一个关于创新的故事。

【评论员】李霭莹


◎延伸阅读

聚焦江门高质量发展大会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