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向新质生产力要农业增长新动能

南方农村报

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过去一年,广东全省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良好开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扎实有力,岭南大地广袤的田野上处处迸发着勃勃生机。今年,广东的“新春第一会”再次举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具有突出的信号意义——足以看出高质量发展在广东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抢抓时间、抢抓机遇,高点部署、高点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深意。

与国内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广东的乡村产业显得不够耀眼。其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对乡村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仍需完善。技术层面,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够,企业研发动力不足。制度层面,用地难、留人难等障碍时有存在,制约着乡村产业的现代化转型。

破题之道,在于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一方面,围绕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生物育种等领域实施联合攻关,紧抓“预制菜”风口,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之向价值链中高端稳步迈进。另一方面,主动拥抱数字技术,让数据为生产服务。依托广东荔枝、菠萝等大数据平台,创新云直播、云发布、云签约、云采购等数字营销模式,采购商可随时随地了解供应需求与市场行情,种植户也能根据不同渠道的采购需求种植农产品,提高产品的供给与市场的匹配度,降低生产风险。

要改善市场环境,增强生产动力。乡村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力度,直接决定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为此,一方面要优化农业农村营商环境,让广东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另一方面,要理顺全产业链条,让更多人从中获益。过去几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推动广东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广东正在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一体化解决城乡不平衡与区域不平衡问题。在新阶段,要继续发挥现代农业园集聚要素和资源的平台载体作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而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要突破用地瓶颈,加大生产活力。农村当前的用地制度,某种程度上造成人们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不高,进而限制了乡村产业发展。为此,需要建立审慎灵活的用地保障机制,破解制约乡村产业的土地瓶颈。比如,加大农业项目建设用地倾斜力度,适度扩大农业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范围,将有利于农村产业融合的仓储物流、农产品产销、休闲观光农业等项目纳入设施农用地范围。对一定投资规模以上的乡村产业,尤其是涉及民生的产业项目实施入库管理,统筹考虑和解决用地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用市场育动能,向改革要活力。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有责任、有条件,也有信心。这责任来自于,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这条件来自于,背靠巨大的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凭借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广东农业人打开了国际视野、培育了市场意识;而这信心,来自于新时代10年的伟大实践、来自于新征程的良好开局、来自于广东的地利人和。

面对这条充满荆棘的发展道路,我们不光要有下好“先手棋”的担当、拆除“篱笆墙”的勇气,更要找准“金钥匙”、牵住“牛鼻子”,这样才能披荆斩棘,抵达幸福的彼岸。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王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