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聚焦“三链”融合,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农村报

受访者供图

“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三链融合精准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月18日下午,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科技赋能、产业支撑,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分组讨论会上,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作为高校代表发言。李凤亮表示,华南农业大学在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以落实“双百行动”为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打造政产学研用新高地。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柯学潜 摄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柯学潜 摄

聚焦“产业链”

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高地

李凤亮介绍,作为“双百工程”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盟主”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携手其他53家联盟单位,积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打造乡村产业帮扶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联盟活动,致力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高地。

华南农业大学勇挑帮扶重任,与清远阳山县、河源紫金县结对共建,制定并实施“双百行动”实施方案,针对阳山县的阳山鸡、丝苗米、西洋菜,紫金县的蝉茶、蓝塘猪、柑橘等主要农业产业,组建专家队伍前往县域开展科技指导和服务。

华南农业大学还发力建站连线布网,与省内14个地市、16个县区及温氏集团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新型科创平台54个,设立“永根科技站”65个,建立了“点多线密面广”的服务网络。

为强化产业支撑,华南农业大学瞄准粮食等10个千亿级产业以及茶叶等5个数百亿级产业发力,组织1800多名科技特派员服务省内外15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广州从化区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助力从化区成功获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与江门新会区合作推进“三产融合”,打造陈皮国家级产业园;与温氏食品集团签订了面向下一个30年的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强化“创新链”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

李凤亮表示,为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强化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在水稻杂交制种、高产鲜食玉米种质创制、南方大豆精准育种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建设“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采集保存45个畜禽品种遗传物质近10万份;与恒健控股、温氏食品集团分别组建广东种业集团、广东畜禽种业集团。

此外,华南农业大学还进一步加强优良品种及种植技术推广。如促进广东荔枝优质品种覆盖率从40%提高到45%;“香稻增香关键技术”助力广东优质香稻再创双季高产记录(1360.7公斤);2023年推广新品种313个、新技术204项;罗锡文院士团队研发的智能农机装备与水稻“无人农场”关键技术入选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2024年1月公布的首批“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典型案例。

构建“人才链”

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李凤亮介绍,华南农业大学主要从三个方面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一是发挥人才优势。学校与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同组建了10支乡村建设规划专家团队,对村庄建设规划、农房风貌规划编制、美丽圩镇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较短时间内已完成1个典型镇11个典型村的规划初稿。深入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方位参与“绿美广东竞风华”活动,为广州、珠海、佛山等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为15个地市提供生态规划设计和乡村绿化工作培训。

二是发挥育人优势。学校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温氏集团产业学院”等11个产业学院;设立农业硕士“兴农”创新班,每年单列研究生招生指标200个;组建师生开展“万人千村大调研”行动;2023年培训“头雁”、各类实用技术人才、高素质农民等6000余人。

三是发挥智库作用。学校2023年有52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级以上部门采纳及肯定性批示;4位专家获聘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决策咨询专家;1篇高端决策研究成果获得新华社、瞭望智库等中央级媒体全文转载,阅读量超百万。

“此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处,整合全校资源,更好地服务‘百千万工程’实施。”李凤亮表示,华南农业大学未来将继续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服务“百千万工程”中当先锋、打头阵,贡献华农智慧和华农力量。

 

【记者】黎祖瑜

【摄影】柯学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