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农历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肇庆市委、市政府同日也紧接着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肇庆市科技局局长宗亚峰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今年,肇庆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产业科技融合”这一主题线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构建创新平台体系、深化科教融合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南方日报:肇庆市科技局将如何贯彻落实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会议精神?
宗亚峰: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产业科技”为主题,释放了“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强烈信号,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新的一年肇庆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产业科技融合”这一主题线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将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标杆高新技术企业”链条式培育。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引导更多规上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的覆盖率。支持企业积极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协同攻关。
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增强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实验室体系,重点支持风华高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全国实验室的优化重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西江实验室提升运作效能,重点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制品研发及产业化;组织开展市企业类、学科类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提升全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协同攻关,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深化科教融合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高(新)—鼎(湖)—端(州)科教走廊加快构建成型,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合作。打通从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通道,举办专利技术转化精准对接、相关科技成果推介会等系列对接活动,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向中小微企业转化应用。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落实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研发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扩大有效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办好“星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深入挖掘、选树、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志愿者典型,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环境氛围。
南方日报:下一步,在以科技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百千万工程”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宗亚峰:新的一年,肇庆市科技局将以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为引擎,为“百千万工程”聚力赋能,主要是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抓好3个工作抓手。
聚焦创新资源,抓好“县域创新基地”这个抓手,推动创新要素在县域集聚。我们将支持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药科大学、肇庆学院等10所结对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围绕县域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提供人才引进培育、成果转化落地、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等服务,助力解决制约县域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聚焦产业培育,抓好“创新型专业镇”这个抓手,持续推进创新型专业镇建设。专业镇是我们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目前肇庆已获批建设9个创新型专业镇,下来我们将各创新型专业镇做好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全链条科技创新活动。
聚焦人才支撑,抓好“农村科技特派员”这个抓手,推动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高质量完成新一轮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进一步健全县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科技特派员在88个乡镇实现全覆盖。我们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将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在县镇村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助力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
南方日报: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宗亚峰:我们将把新型工业化作为肇庆现代化建设关键任务抓紧抓实,努力育企业、抓创新、促转型,为打造更有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孵化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壮大一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逐步规范研发管理。组织“科创50强”企业遴选和“走进标杆”系列企业交流活动,形成标杆示范带动效应。支持标杆高新技术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校共建创新联合体,集聚力量开展体系化创新。
进一步提升高新园区创新发展水平。推动肇庆高新区加快建设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支持小鹏汽车、瑞庆时代做强做大,促进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两大产业集群提质发展。支持金利高新区聚焦汽车压铸、五金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创新发展,增强中安智谷、信基创新科技园、金利五金智造特色小镇等产业平台承载能力。支持西江高新区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完善西江科技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孵化功能。
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的全链条合作,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产业化”的创新协作发展格局。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主动对接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催生一批创新成果。鼓励企业通过购买科技成果、技术入股等方式,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单位的科技成果并实施转化。
南方日报:在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宗亚峰:我们将持续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融资生态体系,引导银行融资、社会资本、投资基金投向科技创新、投向产业发展。主要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进一步深化投贷联动工作模式。市科技局与建设银行、广发银行等8家银行建立联动合作关系,联动银行均组建了专门的科技企业服务部门和团队,能够高效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同时,我们将在全市科技系统中实施科技服务官制度,以实地、问卷等方式开展走访调研,掌握企业的发展现状、创新潜力和融资需求等情况,及时向投贷联动银行反馈,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难题,提高融资需求对接效率。
进一步促进政银企深度对接。市科技局将与联动银行联合举办政银企对接会,组织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参加,现场面对面对接。利用好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平台,组织金融机构为参赛企业辅导把脉,为优秀参赛企业、团队提供投融资及授信服务。同时,用好“肇企平台”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向企业宣传科技金融政策,宣传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等信息。
进一步推广和深化试点创新积分制模式。我们已经在肇庆高新区试行了创新积分制,利用量化体系,精准灌溉科技企业,总体来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经为70家企业提供了16.98亿元的融资额度,为企业节省了近3700万元的利息。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大力推行“旺科贷”“旺科保”系列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投资机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接,协调各方资源加大对积分企业的有效支持。
南方日报:在赋能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推动产才融合,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宗亚峰: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这个背景下,下来我们开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将更加突出产业需求导向、人才复合导向。
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上,将更加紧贴产业和企业的需求。2024年我们将优化实施“西江人才计划”,修订完善肇庆市引进西江创新创业团队与领军人才实施方案,聚焦肇庆主导及特色产业领域,加快引进一批处于国内外技术研发前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人才。同时,我们还将建立“重点人才企业”以及“企业人才需求”两份清单,推动企业与人才精准匹配,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在优化科技人才管理服务上,将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为科技人才赋权松绑。引进培养一批优秀技术经纪人,发挥好他们的“科技红娘”作用,为肇庆企业创新、产业升级提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仪器设备共享等专业化服务。
南方+记者 卢逸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