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17日,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迎春文学活动举行,首批“作家村”驻创工作室开始启用。王松、王十月、陈启文、雪漠、魏红花、丁燕、赵勤、刘芬等34名“作家村民”相约回“村”,参加启用仪式,依照当地樟木头客家人的风俗,为新居“点灯”、迎麒麟“参门”,并煮茶“论剑”,别样迎新春。
樟木头镇位于东莞市东南临深片区,是一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魅力城镇。近年来樟木头镇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打造“13510”典型引领体系——谋划打造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3大重点产业平台、5个典型社区以及开展十大行动,打造樟木头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月18日,净诺智能家居电器(樟木头)生产项目和净诺智能生产新建项目奠基,樟木头通过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跑出了“樟木头速度”。该项目投产后,整体效益将达到年产值约14亿元,将吸引一批智能制造、自动化相关企业的集聚,助力樟木头形成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樟木头成功引进华南塑料集散中心项目,涌现了一批熵基、海悟等产值超15亿元的大企业。2023年完成各类投资21.4亿元。
新的一年,樟木头将紧扣“投资年”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打好“拓空间”攻坚战,下大力气盘活可利用土地资源,打造政府主导的“工改工”标杆;加大连片土地整备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提供空间保障。持续开展“大招商”行动。聚焦“精准招商”,形成“大招商”强大合力;完善项目发现机制,培育新的税收增长源和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稳增长,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抓好“调度+服务”,积极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塑料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华南塑料贸易集散中心和百达工业园“工改工”项目、实施塑料新材料产业培育计划。依托港务集团丰富的物流资源,引导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技术研发、创意设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落实东莞“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2.0版。
“作家村民”相约回“村”
如今,漫步在樟木头镇官仓社区,孩子们在儿童公园内嬉戏游玩,老人们聚在一起闲聊赏景,一派宁静安逸的景象。官仓社区党总支委员蔡嘉茂介绍,“通过打造‘作家村’,很多原本已经不住人的旧房子得到了利用,村民收入提高了,我们也借机统筹旅游资源,将村里的几个点连成一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官仓社区,一座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美丽圩镇正在悄然崛起。樟木头镇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的宜居宜游现代和美乡村,推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户官仓社区,将“作家村”打造为集文艺创作、乡村本土文化、美丽圩镇建设的典范。
文化振村强发展,村居改善促人和。当前,樟木头镇突出“百千万工程”,全力塑造发展新优势。这其中,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大力推动“三家巷”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以及官仓整村统筹改造,力争入选第二批省典型村,并在全镇推广“官仓经验”,逐步开展全镇乡村建设规划工作。
城市环境的提升有目共睹。近年来,樟木头以实现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为具体目标,突出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大到道路、河道、公园、农贸市场,小到下水道、房屋外立面,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全面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持续开展品质提升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断铺开宜居宜业樟城新画卷。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