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东莞市常平镇全力攻坚“工改工”,一批项目率先动工。新征程上的常平,正通过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新兴产业起势。
1月26日,中共常平镇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其中重点强调要牢牢把握“三大功能定位”,加快打造东莞东部中心、东部重镇、商贸名城,再创东莞东部中心新辉煌。
集中力量推进“工改工”
2023年常平以项目为王,大干快上,全线拉满施工“进度条”,全年推动12个市重大项目新开工,数量为常平历年之最;全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25.98亿元,同比增长21.7%。
在多个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下,2023年常平全镇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5.79亿元,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消费市场热力持续提升。
2024年常平将立足经济大镇的责任,全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头号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聚精会神抓经济、拼经济,力争成为东莞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全市经济稳增长方面起到更大的“压舱石”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发展形势,常平今年将把“工改工”作为拓展产业空间、重塑产业格局、提升发展竞争力的有力抓手,集中力量打造“工改工”示范样板,坚决“改出一片新天地”。力争全年拆除整备土地480亩、建设1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城市更新拉动投资27亿元。同时,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开展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办公楼有机更新,探索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高水平谋划打造常平新中心
常平将以科创引领、产城融合、生态赋能为导向实现精准定位,高水平谋划新城片区规划格局,推动中心区功能疏解和新城片区功能承接,打造常平新中心。重点将加力推进常平火车站及东莞东火车站两大TOD综合开发项目,面向央企、国企、港资大财团等积极对接,推动“香港城”项目尽快推出市场、落地建设。
在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常平将全力以赴“强支柱”“立新柱”,抓住新型工业化机遇,支持存量中低端制造向上走,布局高端制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速构筑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时,争取引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总部企业,培育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效融合;依托“香港城”项目,积极引进创意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等香港现代服务业企业,打造高水平的莞港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用好东莞东部中心的集聚优势,创新贸易服务方式,支持优势产业开展多层次国际合作,开拓国内市场,推动跨境班列稳步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韦基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