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位于道滘镇的高展光电总部智造基地项目顺利摘地,并实现“拿地即动工”,成为东莞水乡功能区产业“新势力”加速崛起的生动侧影。
水乡数字经济产业区建设现场。
2023年以来,水乡从引入一批优质企业项目落地,到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再到提速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围绕“制造业当家”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2024年聚焦“投资年”行动目标,水乡将继续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靶向发力,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引育“专精特新”“新力军”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2023专精特新·制造强国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水乡获评专精特新“年度高地”。
水乡获评“专精特新”“年度高地”。
目前水乡已引进培育221家“专精特新”企业,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6家。仅2023年一年,就引进佰特照明、中塑新材料、格瑞新材料等10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64家“专精特新”企业。
引育“新力军”,水乡多维度精准发力。空间载体上,已建成水乡“专精特新”产业园、东实·道滘数智园、潢涌智能制造产业园共三个市级“专精特新”产业园,合计产业空间2000多亩,可为企业提供新增用地、独立产权厂房、低成本产业空间等多形式、不同发展阶段的载体产品;政策配套上,相继出台“‘专精特新’产业十条”、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措施,覆盖固投、研发、设备、人才、成长等全领域、全阶段,实现了从引进到培育的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
水乡俯瞰图。
未来水乡将按照“1年起好步、3年成规模、5年大跨越”的目标分期开发,培育上市企业5家,产值超过150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形成“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龙头企业产品研发、龙头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中试生产试验载体,大中小企业彼此互动、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强化科技创新“新引擎”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推动下,制造业正迎来前所未有之变局。水乡向科技和创新要效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水乡大道旁,刚刚竣工交付的中铁水乡科技智造中心即将迎来一批入驻者,武汉大学东莞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尤其受到关注。该中心计划将武汉大学的人才、技术、科技成果与水乡新能源产业相结合,实现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集聚与落地,构建新能源技术全链条产业孵化模式。
水乡科创融合产业区局部现状。
此外,水乡还计划与东莞理工学院、广州新华学院等院校开展深入合作,利用校企共建平台,导入人才、技术、专利等创新资源,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一面培植新兴产业,另一面激活存量产业。走进位于洪梅镇的东莞思爱普(SAP)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1700平方米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体验展厅映入眼帘。当前其聚焦生态伙伴齐发力行动、痛点产品广实施行动、SAP技术云学习行动、沙龙交流定期聚行动、技术创新本地化行动、传统行业建数链行动等六大板块,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帮助企业打通转型“最后一公里”。
东莞思爱普(SAP)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
截至2023年6月,思爱普赋能中心已与49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达成生态合作结盟。运时通控股集团作为受益者之一,已在中心加“数”转型赋能下,营收增长20%,生产效率提升30%。
汇聚新兴产业“新势能”
在赣锋锂电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打桩施工、修建场地内部道路,一片“热气腾腾”。2023年赣锋锂业投资50亿元,将规划生产10GWh新型储能、轻型动力电池、电芯等新能源产品。
新沙港片区。
过去一年来,还有洋兴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制造项目、加中生物科技(中国)医药数字制造项目等相继动工,布局于水乡的东莞市数字经济、新能源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下称“水乡基地”)建设进程持续加码,全面促进产业立新柱。
2023年水乡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5.6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招商引资完成投资额91.1亿元;产业项目摘牌动工10宗,居全市各战新基地前列。
项目建设现场。
随着《东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出台,水乡基地被赋予打造新型储能电池生产、电池综合利用集聚区,探索氢储能融合应用示范的任务。结合数字经济与新能源两大产业优势,去年以来,水乡数字储能产业创新中心挂牌,东莞市氢能产业联盟在水乡功能区成立,加快推动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融合。
今年,水乡基地提出要实现“双十”增长目标,即实现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两项任务都要达到10%以上增长。
一线
携手武汉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
2023年12月,武汉大学与东莞水乡控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起建立武汉大学东莞水乡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这意味着,发力迈入新能源产业“新赛道”,水乡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协作创新。
为搭建水乡数字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平台,水乡新成立“东莞水乡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计划采取“园区国企平台公司+若干专业化创新研发机构”的形式,打造“开放、协作、共享”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广大高校院所提供多类型科技创新服务。该中心则是功能区首个校企合作项目。
中心位于水乡科创融合产业区的中铁水乡科技智造中心,主要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的科研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与水乡控股公司开展校企共建的形式,围绕“研发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人才培养”三方面任务,将武汉大学的人才、技术、科技成果与水乡新能源产业相结合,实现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集聚与落地。
据了解,该中心将建设钠和锂电池中试线、电池检验检测实验室、科研项目实验室以及研究成果展厅,重点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公共检验检测服务。
例如,将提供包括工程科研支持、成果中试验证、企业孵化和一站式产业创新解决方案在内的科研服务,以满足新能源领域企业在研发、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需求,并凭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仪器设备,覆盖创新研究、应用研究、技术验证到成果转化的整个研发链条。
【采写】张珊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