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还未结束,大湾区复工返岗号角已经吹响。
2月12日,大年初三下午3时许,一辆从广西梧州市梧州职业学院出发的大巴抵达中山南头镇。一批“00后”技能人才带着新年憧憬,赴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上岗。
大年初三下午3时许,1辆从广西梧州市梧州职业学院出发的大巴车,历经近6个小时抵达中山市南头镇。
2月15日,大年初六下午5时许,从贵州遵义市桐梓东站出发的D1831次列车驶入广州南站,600多名贵州籍务工人员走下站台,这是全国首趟东西部劳务协作免费返岗专列。
2月15日上午9时许,贵州桐梓等候全国首趟返粤专列D1831次列车的旅客。
2月16日,大年初七早上6时许,从湖南新化市开出K6545次列车停靠深圳东站,1008名旅客有序出站。这是2024年春节后深圳铁路首趟务工人员返岗专列。
返岗专车专列陆续抵达,标志着大湾区节后返岗潮正式开启。TCL空调制造中心厂长火彬昌表示:“大年初三起,TCL空调中山基地将有超过60%员工返岗,为新一年抢抓订单生产提供支撑。”
广东省人社部门统计,2023年外地在粤务工人员约2400万,预计春节后至元宵节,有9成以上务工人员返粤复工。广东还将组织18趟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等地的返粤专列。同时根据广东省内企业实际用工情况组织包大巴车,确保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春节“不打烊”
重点工程争分夺秒抢工期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来广东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多,涨工资机会多!”搭乘从贵州桐梓站出发的D1831次列车的贵州遵义市桐梓县燎原镇油草村村民喻卫星表示。
一边是陆续抵达的返岗专车专列,一边是春节坚守岗位的工地现场。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之际,大湾区随处可见只争朝夕的建设场景。不少重点工程保持只争朝夕态势,确保如期完工。
深中通道集“桥、岛、海底隧道”于一身,横跨伶仃洋连接中国广东深圳市和中山市。经过一万多名建设者7年的奋斗,去年11月实现主线贯通的深中通道,将于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
“深中通道早日通车,这是每一个‘深中人’的新年心愿!”大年三十,仍在坚守岗位的深中通道S15标劳务配合班组长耿玉明表示。耿玉明主要工作是为深中通道桥面铺设沥青。高峰时期,他与200多名“铺路者”同时作业,每天以1.3公里的速度铺设桥面沥青。
为确保工程建设不减速,2024年春节,仍有约500名像耿玉明一样的深中通道建设者驻守在海上过年。
珠肇高铁全长184.5公里,途经珠海、江门、佛山、肇庆4市,其中肇庆鼎湖段约13公里,西江特大桥全长8324米,跨西江主桥采用三塔组合梁斜拉桥跨越西江航道,全长1307.6米,为国内首座三塔组合梁铁路斜拉桥,也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箱组合梁铁路斜拉桥。
春节假期,位于肇庆新区、鼎湖区的珠肇高铁西江特大桥段施工如火如荼,140多名施工工人在春节假期坚守岗位,确保工程如期竣工通车。
高众祥是一名来自黑龙江的技术员,负责施工管理和技术安全。这个春节假期,高众祥与往常一样到施工现场对照图纸查看施工进度。他表示:“西江特大桥施工难度大,受前段时间连续降雨影响,工期有所延缓,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我和工友们坚守岗位抢工期。”
项目负责人曾晓峰表示:“西江特大桥是整条线的控制性工程,我们加班加点,现在做的是基础工作栈桥平台,目前进度40%,正月十五前要完成60%—70%,赶在3月底前完成,为后续桩基施工作准备。
针对春节后务工人员流动和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深圳实施一系列服务举措促进异地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从家门口到厂门口
“人回来了,就业工作才能开展”
复工返岗,交通运输是“先行官”。独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和广西山地之间,是贵州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必经之地。
返岗务工人员何克林开心地说:“专车接送我们到都匀高铁站,搭乘直达广州南站专列后,又有公司大巴送到黄埔的宿舍门口,点对点无缝衔接。我们不用担心买不到高铁票,也不用去挤大巴。”
返岗专列是企业用工复产、务工人员返岗复工的保障。
首趟返岗专列开出后,接下来2月17日、2月18日、2月25日还将先后开行都匀东、长沙南、南宁东、巫山、毕节、安顺西至广州南的返岗专列,帮助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
2月16日下午,深圳对口帮扶广西南宁市出发的返岗复工专列到达广州南站,600余名南宁隆安籍务工人员入粤返岗。
这批异地务工人员中有120多名是在深圳就业,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会同福田区人力资源局组织专车“点对点”迎接员工,分别送往光明汽车站、松岗汽车站、宝安汽车站返岗,实现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无缝链接。
返岗专车专列给大湾区家电大厂带来了“及时雨”。火彬昌介绍,去年TCL空调中山基地产量超1000万套,同比增长28.1%。2024年1—2月,TCL空调又迎来“开门红”,产量同比增长50%。一批订单即将冲刺交付。返岗的技能人才及时到岗,正好解了基地燃眉之急。
从农历大年初三到十五,中山市人社局将组织60趟专车,从广西等地接送3000多名外地务工人员返岗;深圳铁路部门节后计划开行6列务工人员返岗专列,其中深圳东站3列,深圳北站3列,运送6000余名务工人员从湖南岳阳、长沙、新化等地区返深。
2月18日,东莞铜仁点对点返岗专车将分十路前往铜仁市各个县区接在莞务工人员。预计这一批专车,将接回500多名铜仁籍务工人员回到东莞厂门口。
“只有人回来了,就业工作才能开展,社会才能运转得更顺畅更有动力。”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李汉章介绍,务工人员抵穗后,将由广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专车送至各企业,全力保障企业节后用工所需。
“今年我们加密返岗专车专列安排,加大服务规模,优先服务脱贫人口,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等企业员工顺利返岗。”广州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预计,开展点对点专车专列服务不少于1.5万名务工人员。
广州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预计2024年各级人力部门开展点对点专车专列服务不少于1.5万名务工人员。
火力全开赶订单
“人才是当前最紧缺的资源”
返岗专利陆续抵达,与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企业订单饱满不可分。
春节假期还未结束,中山赛特奥日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可见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我们公司生产部门年三十才放假,年初四就开工,有一个大订单赶着交货。”企业负责人介绍,赛特奥公司目前订单充足,部分订单排期到今年6月,因而火力全开赶订单,奋力冲刺“开门红”。今年该公司还计划搬迁新工厂,进一步提升产能。
TCL同样遇到订单爆发期,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随之增大。此次专车接来的广西梧州到岗员工,年龄大多在19至23岁,是TCL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技能型人才。
春节前夕,中山市人社局组织10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及3家人力资源机构奔赴广西,开展技能人才和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招引对接工作,并出台了包含新招员工补贴、接返员工补贴、以老带新奖励、留引技能人才补贴、零工“即时快招”补贴及新春创业集市补贴6项补贴,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D1831次列车是首趟返粤专列车,车上有一百多位务工人员是前往东莞的,我们已做周到安排,确保他们顺利地到达厂门口。”东莞市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铁路运输,公路方面也积极行动起来。“厂里提前就通知了,元宵节前返岗赶单的人有额外的奖金。听说今年订单很多,很多同事过年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陈先生还未登上大巴,就被好消息吸引。
东莞市人社局局长陈智武带领一批优质的莞企来到铜仁市德江县,开展甲辰年首场异地招聘和劳务对接活动,拿出含普工、质检员、冲压工、工程师、人事经理等43个工种4075个岗位延揽人才。
其中,东莞高伟光学电子有限公司招收的工程师工资高达1.5万元,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收的流延机长工资高达1.8万元。“进入2024年,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订单已经排满上半年,公司也在积极筹备上市工作,人才是我们当前最紧缺的资源。”该公司人事经理郭琴表示。
广东是异地务工人员大省,人员规模超过4300万。广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在粤务工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从1月下旬至4月上旬,广东在全省范围开展2024年“南粤春暖”行动,提供包车专列、供需对接、就业帮扶、用工保障等系列服务,分类组织多种形式招聘活动2000场以上,统筹做好春节前后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期就业工作。
【文字】南方+记者 朱紫强 曾艳春 龚名扬
【图片】梁文祥 刘力勤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