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
是不少佛山街坊
过年聚餐的“心头好”
但千万别冒险做“菇勇者”
随意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如菌子中毒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01
毒蘑菇是什么?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我国约有400种有毒的蘑菇,广东则有100多种,每年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中毒始发表现,随后可因摄入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产生不同的靶器官损害,甚至衰竭而死亡。
广东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致命鹅膏
02
如何避免误食毒蘑菇?
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食用野生蘑菇,但是大多数中毒者并非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在采食蘑菇时受到了所谓的辨别方法的误导。
错误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不鲜艳的无毒
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无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丽、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比如:
有长相平平但有剧毒的
在广东,导致中毒人数众多的白毒伞,外表纯洁朴素,又叫致命鹅膏,一个约50克(1两)的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
有颜色鲜艳彰显毒性的
有一些不善伪装的,如毒蝇鹅膏,艳丽的衣着就明显警示“我有毒”。
有安全与美貌并重的
也有蘑菇是美貌与安全并重,味道鲜美的,如一些红菇。
错误二:可使银器、大蒜、大米等变黑的有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实验人员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
错误三: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
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错误四: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因此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错误五:高温烹煮、煮沸、晒干可去毒
毒蘑菇的毒素性质通常很稳定,一般的蒸、煮、闷、烧等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记住“三不”,避免误食毒蘑菇
鉴别野蘑菇的方法千奇百样
那究竟什么方法靠谱
其实,只需记住
野外的蘑菇
不采,不买,不吃
1.“不采摘”
踏春郊游期间,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千万不要去采摘。
2.“不购买”
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在市场上购买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对于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千万不要买来食用。
3.“不贪吃”
亲友聚餐时,千万不要食用野生蘑菇。集体食堂、餐饮酒店、民俗餐馆等不得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各类餐饮单位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购买蘑菇应从人工培育种植的食用蘑菇中挑选,并避免有毒蘑菇混入其中;各类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加工食用。
03
吃毒蘑菇中毒了怎么办?
在网上,有不少人分享了自己吃菌菇中毒的经历。许多网友表示“真是离大普了!”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毒蘑菇中毒急救手段
01
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温盐水200∽300ml或1%硫酸镁200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02
导泻
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如果患者本身已有明显的腹泻症状,则不宜采取本法。比较安全的药物有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家庭自备的糖水或盐水都可服用。
03
立即就医
将误食的毒蘑菇催吐后,及时送医院进行就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来源:广东疾控、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疾控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