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新春佳节,云浮年味正浓。不论是归乡的游子抑或是本地的群众,都相聚在村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今年的年俗活动,这不仅是为了感受团圆之暖,更是为了嗅到那缕独属家乡的年俗味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云浮有哪些特色年俗活动吧:
云城区
云城区东西街系列活动
(农历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
云城区东西街作为一条百年老街,承载着几代云浮人的回忆,自开街以来,吸引了不少游客,2024年更是推出了东西街庆新春系列活动,包含了东西街大舞台、东西街街晚、各类主题晚会表演、街头趣味篮球挑战赛、龙狮拜年、汉服快闪贺新年、达人才艺大赛等精彩活动。市民们不但可以通过活动感受到节日氛围,还能在东西街的文化气息中,品到不一样的云浮年味。
云城区腰古镇水东村花炮节
(农历二月初二)
这是腰古镇水东村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日子。当天,水东村村里过去一年中新婚生子的人家,都会点燃一个花炮,新婚的点“新郎炮”,生子的点‘添丁炮’,抢到“花炮”的人,意味着得到了幸福、吉祥。每逢春节,邻近村庄的村民以及水东村各家的亲戚都齐聚水东村,一起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广场上人山人海。
吉时一到,村中9所宗祠前同步燃起了爆竹,八音齐奏,人声鼎沸,热闹异常。烧完爆竹后,点炮手就会依次点燃花炮,点炮顺序依照各放炮主家去年新婚或男丁出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花炮由竹和纸扎制而成,呈六角形,高约60厘米,直径有30至50厘米不等,每个“炮”的中间为炮筒,筒内放有特制的爆竹,这种爆竹内有一支系有红布条的小竹,叫做“炮头”。随着炮筒内“炮头”的升降起落,围观的人们会一拥而上,奋力拼抢,谓之“执炮”。抢到“炮头”者只要携“炮头”拜倒在台前的神位前,即算大功告成。捡到炮头者不仅寓意得到了新一年的好彩头好运气,还可以获得点炮主家准备的礼物,礼物除了传统的大红包外,通常还有红米酒、茶叶、香烟、三鸟等。
云城区云城街鹏石村土地诞
(农历二月初二)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云城区云城街鹏石村都要举行“烧炮”和“抢炮”活动。所烧的“炮”,是用竹、纸等物品制成,一般分为“丁、财、贵、寿”等“炮”。村民们在“炮”的周围捆扎上烟花、爆竹,“烧炮”时由专人负责点火。当这些烟花、爆竹被点燃时,鞭炮和烟花向空中散发出五颜六色,与现场拥动的人群汇成一片欢快愉悦的场景。待最后的炮胆爆炸后,村民蜂拥而上“抢炮”,抢到“炮”的村民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在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大行好运。
云城区南盛镇炮会
(农历二月十九)
云城区南盛炮会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举行,集中在指定的地方进行,共放三炮,有“一炮丁、二炮财、三炮保平安”的寓意。“炮主”是上一年抢到炮头而送炮回来的主人。前来抢炮和看热闹的多为邻近乡村民众,也有远方的来客。抢到炮头者均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和礼品,更意味着来年行好运,但次年要将炮头送回。烧炮活动通常在当天下午进行,吉时一到,场内烟花齐放,八音齐奏,人声鼎沸,热闹非常。每放一炮,人们会蜂拥而上,奋力拼抢,执到炮头者要用尽千方百计携炮跑回并拜倒在台前的神位前,才算大功告成。每年前来参与抢炮或看热闹者成千上万,场面十分壮观。
云安区
云安区高村镇石牛北帝庙炮会
(农历正月十六)
石牛北帝庙“炮会”是随着北帝庙的建成而形成的一种民间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北帝庙“炮会”,周边乡村群众纷纷前来参加。炮会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八音奏乐、祭神祈福、舞狮舞龙、游神游炮、放炮抢彩头等等。烧炮前举行北帝出游,给善男信女“赐福”。北帝出游经过之处,则家家门口摆着香案来“接圣”。而重头戏就是抢炮了,因为抢到炮头被视为好运和吉祥的象征,所以会有一枚特制的炮头被点燃后射向空中,群众们则会争相抢夺这个落下来的炮头。各地群众纷纷涌来参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云安区富林镇挂花灯
(农历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
花灯的流行兴盛源远流长,在云安区,花灯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以前,据《东安县志》 “风俗志”载:“上元日,生子之家于祖堂、庙、社张挂花灯。亲族以礼至贺,延之宴饮。各处笙歌鼓乐,饰故事人物,秉烛夜游。曰:‘闹元宵’。”云安区农村习俗,如生了男孩,必向外人昭示,正月时,或在村边显眼处、或在社坛处、或在祠堂里挂上花灯,喻意 “添丁”。一般正月初十挂灯,正月十六落灯,又称存灯。
云安区富林镇,有一款特别的花灯,它就是玲珑子母灯。玲珑子母灯不论是材料的选取或画面的制作,都特别有讲究。做骨架用的竹料,要选用重阳后的广宁黄竹,这样,开料、成型的质量就有保证。画面的制作、粘贴,全部用人手彩绘、剪折镂刻,造型制作等,都要比普通花灯精细华丽,灯体通透、玲珑浮凸,画面形象男女老少均栩栩如生。在主体花灯、灯盖和小花篮的周边或转角处均有花鸟虫鱼的镂雕及故事人像,主灯下亦有一漂亮花篮,与主灯、灯盖组合,浑然一体。全灯均装饰有金碧辉煌的小巧玲珑的风铃状装饰,故名玲珑子母灯。玲珑子母灯于201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安区都杨镇金鱼沙村土地诞
(农历二月初二)
云安区都杨镇金鱼沙村位于西江中游河道中心,总面积2.3平方公里,长950米,最宽处150米,由绿洲和沙洲两部分组成。村中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风景宜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金渔沙搬迁到杨柳墟,全村均为余姓人家。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里都举行土地诞炮会。炮会当天,降水、六塘等村余姓兄弟以船作交通工具,抬着大烧猪、大炮仗、大香烛,醒狮开路,敲锣打鼓前来庆贺。
云安区富林镇马塘村马塘庙会
(农历五月初十到十三)
马塘庙会是云安区富林镇马塘村的一个民间习俗节目,会期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十到十三日。按当地习俗,马塘庙会按干支纪年逢子、卯、午、酉年的祀奉活动最为隆重,尤以初十日的“菩萨巡游”(即关公巡城)和五月十三的“关帝诞”最为热闹。一连几天的活动有开坛、巡游、演戏、买卖、饮食、娱乐、放花炮等,不论白天或晚上都有大戏演出、八音演奏、燃放烟花炮仗。庙会多由马塘及附近的几十个村庄的村民参与,也有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人头涌动,热闹非凡。庙会以祈福、娱乐为主,以期盼当地祓除不祥、降福赐瑞、保境平安,祈求来年更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10年4月16日,“马塘庙会”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安区六都镇莲塘村鱼花节
(农历四月二十)
鱼花节又称“鱼花诞”“庞公诞”“塘公诞”,最初是莲塘村鱼苗场主们庆祝丰收的聚会日子,历经2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演变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并被列入云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每年农历的四月二十,十里八乡的群众会不约而同来到西江边放生鱼苗,场面非常热闹。
罗定市
罗定市船步镇炉埇村挂灯、游灯活动
(挂灯农历正月初十到正月十五 游灯农历正月十六)
正月初十,在罗定有很多地方是挂灯的日子,去年添丁的家庭要到村内社稷坛挂灯,为新丁祈福,因在粤语中“丁”与“灯”同音,所以以谐音“挂灯”来表示添丁。凡是去年家中生了男孩的家庭都会在这一天“挂灯”,灯一直挂到正月十五用火化掉。到正月初十,若你到乡下会发现,很多社稷坛前临时建了一个铁棚,铁棚架下挂着6盏纸扎花灯。“灯棚”年年都建,所以虽然天下着大雨,也不怕灯会淋湿。最正规的灯呈八角形,由竹篾做架,彩纸糊成。该灯寓意“四面八方”。
据炉埇村永兴庙的大铁钟记载,永兴庙建庙于明万历20年(即1592年)间,挂灯、游灯是村中传统风俗。又据民国《罗定志》记载,永兴庙在二区炉埇堡清乾隆间修。挂灯时间为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日,十六日为落灯游灯日。人们提着摘下的灯在村里游行。游灯作为船步镇炉埇村独有的年俗活动,已传承了422年,历史悠久,已被列入罗定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兴县
新兴太平镇社圩村舞火撈
(农历二月初十)
舞火撈始于社圩村对新一年农事的愿景,活动时,各坊祠堂、礼堂摆满各式花灯和三牲贡品,有些人家还大摆宴席招呼亲朋好友。火篮直径约为一米,呈圆形,可用铁叉叉起来走动。舞火撈时,各坊精选的年轻人抬着各自的火篮,由执事者施号,在锣鼓、醒狮的引导下向村中进发。每至牌坊或开阔地,舞动火篮进行表演,一边大声吆喝,一边高高举起火篮。各村社火篮集中在村中空地,表演舞狮、武艺,直至把所有的柴火燃尽才散去。目前新兴舞火撈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兴县六祖镇雅冈村走大王
(农历正月十八)
新兴县六祖镇“走大王”活动,从明朝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当地方言把“神”称作“大王”。“走”即游走的意思,在各村来回巡游。“走大王”以六祖镇雅冈村最具代表性。雅冈村由八个坊组成,每个坊都有一个“大王”。每年正月十八下元节当天(当地村民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日,正月十二为上元节,正月十八为下元节),由各坊青壮年抬着各坊的“大王”按规定路线巡游。每到一坊,村口均设香案和三牲供品迎候。游完八个坊后,八个坊“大王”一齐向雅冈祠集中各坊“大王”即将到达雅冈祠广场时,各坊抬“大王”轿的则将神轿高举于顶,用力摇动或颠簸,然后呐喊着往前奔跑,看谁先到达雅冈祠。先到的喻意该坊人丁兴旺,新年会有好运光临。“走大王”期间还有迎神、挂灯、标炮、食“大王菜”、巡游、八音庆贺、醒狮锣鼓、标炮、演戏、烧炮、燃放烟火等程式内容。
新兴县太平镇江上大祀村火把节
(农历二月十一)
新兴县太平镇江上村委大祀村会举行每年一度的“火把节”,以举火、舞火巡游的传统形式庆贺新春佳节,这是大祀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与六祖镇雅冈村“走大王”不同,又区别于社圩村的“舞火撈”,大祀村是一项传承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闹元宵民俗活动。届时,大祀村会举行花灯会、火把、火捞巡游等活动。期间,村民会到村中璧冈,上香祈福,去年添丁和迎娶了媳妇的人家,会在村中的壁冈庙挂“白花灯”和“新人灯”,祈求家人平安、事事顺利,并会邀请亲朋好友来赏灯和举办灯酌。
郁南县
郁南县连滩镇张公庙庙会
(农历正月二十)
张公庙位于郁南县连滩镇,是为纪念明朝万历年广东总兵官张元勋而建。庙会期间,当地及周边县、市数以万计的群众踊跃前来参加。庙会活动内容主要有万人朝拜、八音贺诞、醒狮表演、扮饰游行、捐香油、求解签语、唱山歌、演戏、烧炮、做醮等等。
庙会上更有连滩飘色这一特色民俗上演。集戏剧、美术、服饰、声乐等于一体的连滩飘色,又被称为“隐蔽艺术”。它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连滩飘色蕴含粤剧文化、服饰文化以及声乐文化等各种传统文化元素,是南江流域民间艺术的瑰宝。连滩飘色以“板”为单位,每板由2—3名儿童扮演,一板一个故事,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2012年,该项目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郁南县东坝镇福宁庙炮会
(农历正月十六)
福宁庙炮会位于郁南县东坝镇。活动内容主要有祈福、食百家饭、迎炮接炮、巡游、舞麒麟、跳禾楼舞、舞龙舞狮、文艺表演、唱山歌、标炮、烧炮等。福宁庙炮会源自于当地先民对关公的崇拜发展到对游炮、抢炮等娱神娱人信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炮会活动,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
郁南县平台镇麒麟白马欢乐节
(农历正月十三)
活动包含了麒麟白马舞、八音、醒狮、龟鹿白鹤舞、禾谷舞、貔貅舞等特色民间文艺节目,向观众呈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浓郁深厚的乡土风情。活动中,来自平台、大地等村的麒麟白马舞队在麒麟戏曲和麒麟歌的伴奏下,骑白马的“状元”和骑麒麟的“状元妻”分别从东西方向以流水碎步会合走向广场中央向群众展示,配以醒狮、舞龙一起,以生动鲜活的形象酣畅倾情地展现了平台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风采和艺术魅力,随后,麒麟白马,醒狮、舞龙等表演队伍随即进行民间文化艺术欢乐大巡游,按照当地的春节传统,到家家户户中拜年。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
快来云浮参加一场热闹非凡的年俗活动
感受一下云浮的年味吧!
那么你们家乡还有什么特色的年俗年例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独属于你家乡的年味
【来源】云浮日报微信公众号 文明云浮微信公众号 今日罗定微信公众号 云安融媒 云浮万事通微信公众号 云城发布
【编辑】李满盈 区云波
【校对】冯浩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