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
2024,是甲辰龙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尊贵、祥瑞、繁荣等美好寓意,所以龙自古深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在有着千年历史的越秀区中,更是散落着不少带“龙”的路名,在农历新年准备到来之际,我们将为大家细细寻访那些“藏身”越秀的龙街、龙路,听听它们得名由来的有趣故事。
藏身于环市东路后方,邻近区庄立交,道路两头均接连先烈南路的青龙坊,相信很多街坊都知道它的存在,但要说它名字的来源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说不上来。
翻查广州的历史,呈U型走向的青龙坊早于清代时的广州地图就已清晰可见,现今华泰宾馆所处的位置在当时名叫“白灰牛”的小岗丘,青龙坊则是环绕着这片山岗的羊肠小道。据附近的老街坊介绍,青龙坊与附近的区庄村、犀牛尾村、永福村、永泰村等相似,在当时都属于广州近郊的村落。
至于为什么会叫做青龙坊,有一说法是这片地区在古时曾有过养马的历史。清初,清兵南下攻入广州后带来了近万匹战马,广州城十五公里内外的庐舍、土地都被圈成养马地。后因扰民太甚,遂将养马地迁至城外东郊一片,有指青龙坊也是其中之一。
养马的地方
那为什么又叫做“龙”呢?
据古书记载,古人常把马比作龙,“马八尺以上为龙”,主要是因其矫健奔腾的样子与龙腾飞的样子有相似之处。
还有一个可能,古今地名书籍中就有记录,用青龙作为地名的,大多与其曾经出现或一直拥有的水路相关,清水蜿蜒而过,就像青龙腾空而起。再者距离青龙坊不远处,也就是当前的东川路上,在清代时曾有青龙桥,而其得名原因是当时该位置曾为白云山水道的一条支流,唤作青龙里,按今天白云山东濠涌水势流动推断,该水路曾途经青龙坊一带再进入青龙里。
当然,随着时间流逝,青龙坊得名的真正缘由我们已无从考究,但也无碍这条约共1000多米、带有浓浓的广州市井风味的马路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这繁华闹市中。
的确,青龙坊和高大上的环市东、淘金商圈不同,这里虽然皆是老旧民居,但粥粉面饭店、五金店、超市、诊所、药店、单车维修等衣食住行样样皆齐,鲜活、真实。
20世纪80年代搬迁到青龙坊的梁叔表示,见证着这里从菜田野地到今天的繁华喧嚣,“我很喜欢这里,生活方便,处处皆是人情味,子女们喊我搬走我都不舍得,希望这里越变越好。”
来源:微社区e家通越秀华乐街
记者:黄绮媚
编辑:董俊毅
校对:蒋锦彤
责编:刘思铭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